ISSN 1672-9854
CN 33-1328/P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1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7-03-30
  

  • 全选
    |
    海相论坛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12(1): 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有效储层成因类型主要包括古风化壳岩溶储层、礁滩储层及层状白云岩储层三大类.陆上中-古生界盆地三类储层均有分布,海上第三系盆地主要发育礁滩储层.针对我国海相油气地质特别是陆上中-古生界油气成藏的复杂性,提出应该加强对勘探及认识程度相对较低的礁滩储层形成的原生岩性-成岩圈闭油气藏的研究与勘探工作.石灰岩古风化壳岩溶储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白云岩储层的含油气性比较依赖于有效储盖组合及构造圈闭.鉴于我国海相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探程度较低,故应该加强海相油气资源特别是陆上主要盆地海相油气资源及南海油气资源的研究与勘探开发,尤其要加强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编图等基础油气地质研究工作.
  • 地层·沉积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12(1): 1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潜台及相邻区域在马五1-4时总体上为(内)陆棚盆缘坪亚环境.储层主要岩性为粉晶白云岩及含硬石膏结核和/或柱状晶的粉晶白云岩.地层在岩性上的分布差异是控制储层非均质发育的基础性因素,以含硬石膏结核和/或柱状晶的粉晶白云岩对研究区更具控制意义.其他主要控制因素还有地质背景、古岩溶成岩作用、构造裂隙及断层分布等,古地貌、储层有效厚度以及非储层发育程度等对储层非均质性也具一定影响.靖边潜台为目前天然气主产区,靠近研究区的西侧和东侧的储集性均较差,西侧地层剥蚀严重,东侧溶蚀作用过于强烈,储集性能均遭到严重破坏.
  • 油气藏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12(1): 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油气藏高度远大于残丘圈闭幅度,油气分布受储集体发育程度控制,纵向上不连续,储集体主要为岩溶-构造作用所形成的缝洞,单个缝洞储集体为独立的油水系统等.运用油藏压力降落法、类干扰试井法和流体性质变化法等方法将塔河油田主体开发区划分出10个连通储渗单元和20个孤立或相对定容封闭体,对这些缝洞单元的特点作了描述.塔河油田整体上不具统一的底水;各油气藏流体性质变化较大.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12(1): 25-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盐城凹陷兴桥1井钻遇二叠系孤峰组和栖霞组两套烃源岩.孤峰组为暗色泥岩,视厚度11.3m,有机碳最高为1.44,,平均0.74,,有机质类型偏向Ⅲ型;栖霞组为暗色碳酸盐岩,厚度较大,其中TOC>0.4,的地层的折算厚度大于42m,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型.这两套烃源岩的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低,至今仍具一定的生烃能力.兴桥1井上白垩统浦口组及下二叠统栖霞组见到多层气显示,浦口组的气源可能为深部二叠系,栖霞组的气体则可能受到更深部寒武系气源的侵入.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12(1): 3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柯克亚气田的油气成因复杂,对原油和可能烃源岩的分子标志物特征进行了剖析,在凝析油中检测到3-甲基甾烷,不含4-甲基甾烷,富含重排藿烷和C30-未知萜烷,表明油源主要来自于二叠系源岩.柯克亚的天然气重烃含量高,属湿气,乙烷碳同位素偏重;天然气氩同位素和成熟度特征均指示混源气特征,通过气源判识天然气主要来源于石炭系-二叠系源岩,部分来源于侏罗系源岩.天然气的乙烷δ13C值明显重于凝析油全油δ13C值,揭示柯克亚地区凝析油和天然气分属不同来源.
  • 勘探·评价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12(1): 37-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吉拉索尔油田位于西非安哥拉17号深水区块,水深1 200~1 400 m,距安哥拉海岸150km.1996年发现,2001年产油,是安哥拉投入开发的第一个深水油田.油田面积约140km2,地质储量约为15.5×108 bbl,可采储量约7.25×108 bbl,为轻质油.油田所在的下刚果盆地主要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热沉降期三个阶段的构造演化,相应沉积了裂谷期陆相地层、过渡期蒸发岩层和热沉降期海相地层.主要烃源岩为下白垩统Bucomazi组湖相页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适中,为很好的烃源岩.盆地深水区主要储层为上渐新统-中新统河道充填浊积砂岩复合体,砂岩固结差,物性良好.吉拉索尔油田主要由几个河道浊积砂岩复合体叠置组成,其中夹几个薄层席状砂岩,复合体之间被海相泥页岩分隔.上覆第三系泥岩为其主要盖层.
  • 盆地·构造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12(1): 43-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含油气盆地内构造样式在平面上多为雁列展布,在构造演化过程中都注入了扭动因素.归纳出了扭动构造的六大地震地质特征,如扭断裂带主断面产状近于直立插入基底,向上向外撒开呈花状结构;花状结构的花枝呈喇叭口形弯曲:扭断裂带两侧同期构造及断裂呈雁列式展布等.中国东部第三纪以拉张翘倾运动为主,贯穿其内的郯庐断裂具有一定程度的扭动性质,使得中国东部的构造存在扭动因素,如济阳坳陷张扭性帚状构造样式、黄骅"入"字形断裂构造样式等.中国中-西部扭动构造的形成,受红河、阿尔金等断裂的影响,从河内盆地的扭动痕迹可以推测莺歌海盆地也具有扭动属性;沿阿尔金主断裂南缘派生的一组近东西向断裂呈右旋雁列.塔里木盆地的东西向断裂构造带以挤压为主,北西向形成右旋性质的压扭构造带,北东向则为左旋性质的压扭构造带.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12(1): 5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鄱阳坳陷地质结构具有"上张下压"的叠合盆地特征.下构造层地质结构的显著特征是发育推覆构造,由北向南推覆,在坳陷南缘与官帽山逆冲系相向逆冲形成向塘-二甲村对冲带.其内部结构受推覆构造影响呈现条带状分布的残留向斜,部分地区呈现为逆冲超叠单斜片.坳陷内的推覆构造与萍乐坳陷北部九岭推覆构造体系实属同一构造体系,由九岭向东延伸至波阳,再向东与高台山逆冲系相接,主要推覆活动期为燕山运动中期.
  • 理论·前沿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12(1): 56-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隐蔽油气藏可以按其判别难度、隐蔽方式、油气富集动力学机制等进行分类.按动力学成因可基本分为五类:浮力顺优势通道输导油气聚集成藏、毛细管力引入油气聚集成藏、深盆气体体积膨胀推排油气聚集成藏、分子吸附油气聚集成藏、分子结合力聚集甲烷水合物气藏.受盆地类型、构造背景、沉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不同.论述了国内外对隐蔽油气藏的分类、成藏主控因素、成藏动力系统和成藏模式等研究的进展,提出了进一步开展我国隐蔽油气藏成因机理和富集规律等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