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2-9854
CN 33-1328/P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1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7-12-30
  

  • 全选
    |
    海相论坛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12(4):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南方的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勘探的历程曲折.但只要在复杂地区寻找相对稳定的地区,发现大型油气田是有可能的.提出当前油气勘探的策略应做到思想坚定、思路常新、技术跟上、重点突出、工作精细.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12(4): 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台盆区寒武系-奥陶系,它既可以作为油气的储层和源岩,也可以作为油气的盖层或遮挡体.碳酸盐岩主要发育于碳酸盐岩台地相和斜坡相之中,其中开阔台地及台地边缘坡折带的生物碎屑滩和砂屑滩、局限台地的白云岩坪是主要的储集相带.潜山溶孔溶洞型白云岩、石灰岩及礁滩复合体中的生物碎屑灰岩、砂屑灰岩、鲕粒灰岩、礁灰岩以及潮坪白云岩是主要的储集岩.寒武系-下奥陶统、中-上奥陶统都发育有较好的碳酸盐岩烃源岩.根据油气的分布与聚集特点,对碳酸盐岩油气藏作了分类.论述了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前景和重要目标.
  • 地层·沉积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12(4): 16-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湖北松滋下三叠统大冶组主要为一套深水碳酸盐岩,与下伏上二叠统长兴组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呈整合接触,它以深水原地沉积为主,夹有深水异地沉积.深水原地沉积以深灰色薄层泥晶灰岩和页岩互层为主,异地沉积以浊流沉积和碎屑流沉积为主.浊流沉积鲍玛层序C、D、E段发育,以粉屑灰岩、泥晶灰岩为主;碎屑流沉积以泥晶砾屑灰岩为主.其岩相类型有泥晶灰岩(M1)、泥晶粉屑灰岩(M2)、泥晶砾屑灰岩(M3)、泥页岩(C1),可组合为盆地-盆地边缘相(M1+C1)、下斜坡亚相、上斜坡亚相(M1或M1+M3)、开阔台地相(M1+C1)四种组合.从早三叠世早期到晚期,水体逐渐变浅,但总体表现为深水沉积环境.
  • 勘探·评价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12(4): 2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气藏勘探的成功或失利,取决于气藏圈闭的封堵系统和散失系统.介绍了四川盆地气藏圈闭封堵系统和散失系统的类型、分布范围和对气藏圈闭的保存和破坏作用.气藏圈闭封堵系统的优劣取决于圈闭的有效封堵面与区域盖层的有效整体封闭条件和区域水动力停滞带环境条件,封堵系统良好的圈闭,勘探成功率高.气藏圈闭散失系统由缺乏区域盖层有效整体封闭条件的剥蚀区、区域水动力自由交替带环境、通天断层或潜伏通天断层组成.散失系统导致圈闭失效,从而造成勘探失利.通过对四川盆地天然气藏的破坏与保存条件的多个实例剖析,提出在四川盆地及我国南方海相天然气勘探中应当重视对天然气藏破坏与保存条件的研究,以利于天然气藏勘探区块、目标的选择和勘探效率的提高.
  • 技术·应用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12(4): 37-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钻井资料较少的莺歌海盆地某气田采用流体相控属性建模,利用叠前纵横波速度比反演预测储层含气性和储层测井综合解释成果,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储层的流体相模型;用流体相模型进行间接相控,建立了用波阻抗约束的随机模拟孔隙度模型,解决了浅层气藏由于受含气效应影响导致模拟的气层孔隙度偏高而难以正确反映储层物性分布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求得连通因子平面分布,勾出孔隙度分隔带,解释了研究区压力和气体类型分区特征.
  • 理论·前沿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12(4): 43-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造变换带是裂陷盆地中的重要构造变形.讨论了构造变换带的含义、类型及对油气聚集的意义.裂陷盆地主干正断层之间的几何关系可以分为同向倾斜、背向倾斜和相向倾斜共3种组合方式;正断层之间的构造变换方式可以分为缓冲式、接力式、消长式、传递式和消减式等5种形式,构成15种类型的构造变换带.不同方式的断裂组合所形成的不同构造变换带类型会随着主干正断层位移的渐进增大发生相应的转变.构造变换带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1)它常常是主边界断裂带上地形高差变化较小的部位,是主要碎屑物源注入裂陷盆地的入口处,有利于发育储集层;(2)长期处于盆地内部相对高的构造部位,而且近邻生油凹陷,是油气运移指向区带;(3)它是裂陷盆地构造变形相对复杂的区带,有利于发育多种样式的油气圈闭.
  • 勘探实例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12(4): 5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哈得逊油田位于满加尔凹陷哈得逊构造带的一个鼻状隆起上,是塔里木盆地发现的首个亿吨级海相砂岩油田.它发现于1998年2月,于2000年8月投入生产,2004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 202×104 t,2005年实现控制石油地质储量2 820×104 t,2006年原油年产量达到202×104 t.油田由石炭系海相东河砂岩段油藏与中泥岩段2个薄砂层油藏组成,埋深超过5100m.主力油藏东河砂岩油藏是一个具有统一温度压力系统和倾斜油水界面的地层-构造复合型油藏,勘探开发难度大.论述了油田的发现、勘探开发历程及油藏的基本地质特征,总结了对超深层、低丰度大油田采用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边滚动勘探开发边科研攻关,使油田储量和产能规模不断上升的实践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