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2-9854
CN 33-1328/P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1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8-06-30
  

  • 全选
    |
    第十一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海相油气地质专辑
  • 海相油气地质. 2008, 13(2): 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上、中、下扬子区121个地表及钻井剖面烃源岩的密集扫描取样和地化分析,系统研究了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一下志留统、上二叠统、下二叠统四套区域性海相烃源岩的厚度及有机质丰度的纵横向分布,明确了海相烃源岩在纵向上以下寒武统和上二叠统为最好,横向上以上扬子区为最好,其次为下扬子区;确定了五个烃源岩发育区.明确了海相烃源岩以泥岩为主,碳酸盐岩烃源岩只出现在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实测最大厚度为150m,从而表明中国南方不存在上千米厚的碳酸盐岩烃源岩.对四套海相烃源岩的厚度问题、层位问题、原始生烃潜量和碳酸盐岩烃源岩的鉴别问题等提出了认识.
  • 海相油气地质. 2008, 13(2): 17-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气-水平衡法及同位素分馏平衡方程技术标定工作标准气,测定样品的氢同位素比值,使误差控制在5‰以内.采取川东北、鄂西和川西三个地区的天然气样品,分别测定它们的单体烃氢同位素比值.分析表明,川东北普光气田海相成因天然气甲烷氢同位素δD平均值为-126‰(SWOM),比新疆塔河油田海相环境生成的天然气甲烷氢同位素δD平均值-164‰重约40‰.对比研究认为,这与其共存地层水的δD值密切相关,也与这些天然气的成熟度有直接关系.
  • 海相油气地质. 2008, 13(2): 2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由哈得1号和哈得4号两个圈闭组成.16口油井原油伴生气中CO2的含量在0.46,~4.97,,δ13CCO2值分布在-12.3‰~-7.0‰,这两组数值在油田不同地区呈有规律的分布,由北往南,均逐渐增加,至哈得4号圈闭内δ13CCO2达到峰值.依据现有的CO2成因鉴别标准,它们既有有机成因,也有无机成因.与其伴生的氨气的3He/4He值为n×10-8,具有典型的壳源沉积特征.综合分析认为,东河砂岩油藏中的CO2主要来源于无机成因的海相碳酸盐岩和东河砂岩储层中钙质胶结物的热分解.δ13CCO2值和CO2含量分布的不均匀性可能与油藏正在充注调整有关.
  • 海相油气地质. 2008, 13(2): 27-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封闭体系的条件下,对典型的Ⅰ、Ⅱ、Ⅲ型干酪根在热演化过程中的损失进行生烃动力学研究,获得了Ⅰ、Ⅱ、Ⅲ型干酪根的总量、有机碳、氢以及氮质量损失动力学参数.用Kinetics软件计算了封闭体系干酪根有机碳丰度、氢碳原子比和氮碳原子比的恢复系数.认为在对高成熟-过成熟干酪根进行生烃评价时,Ⅰ、Ⅲ型干酪根残余有机碳丰度需要进行恢复,而Ⅱ型干酪根残余有机碳丰度不需要恢复.三种类型干酪根的氢碳原子比均需要进行恢复.
  • 海相油气地质. 2008, 13(2): 37-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黔东南典型古油气藏的精细解剖对黔中隆起周缘乃至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早寒武世初期、晚泥盆世早期和二叠纪,本地区均发育优质烃源岩,其中以下寒武统盆地相、斜坡相的黑色页岩发育最好,有机质丰度高(TOC普遍大于2,),类型好(偏腐殖型),厚度大,是麻江古油藏及凯里残余油气藏的主力烃源岩;早二叠世盆地相和澙湖相中发育的优质烃源岩与本层位中的沥青具亲缘关系,显示自生自储的特点.二叠纪烃源岩对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油气成藏具有重要作用.本地区缺乏扬子地区广泛发育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那套优质烃源岩.
  • 海相油气地质. 2008, 13(2): 45-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阿瓦提凹陷鸟鲁桥油苗全油碳同位素较重(-29.4‰).在甲基菲分布分数图版上落在高成熟油区;甲基菲比值为2.03,高于塔里木盆地现已发现的高成熟凝析油和成熟度较高的原油,表明该油苗的成熟度高.萜烷、甾烷分布具有C29Ts、重排藿烷含量低,伽玛蜡烷丰度较高,中等-高车度C28甾烷,低重排甾烷等分布特征.这与凹陷及其周缘的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中-上奥陶统这三套烃源岩的明显不同,而与寒武系烃源岩相似.综合分析认为乌鲁桥油苗来源于寒武系烃源岩成熟晚期阶段生成的烃类.
  • 海相油气地质. 2008, 13(2): 5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色谱-质谱分析方法鉴定出川东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储层沥青饱和烃和芳烃馏分中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了生物标志物特征及热演化特征,其中以藿烷系列和规则甾烷系列丰度高为最主要特征.上二叠统长兴组和龙潭组烃源岩与该储层沥青具有相似的生物标志物指纹特征及热演化特征,普遍存在γ-胡萝卜烷、β-胡萝卜烷和伽马蜡烷,因此认为它们是该储层沥青的主要烃源岩.
  • 海相油气地质. 2008, 13(2): 57-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SYS-1型碳酸盐岩溶蚀速率测定仪,选取四川东北地区5种碳酸盐岩样进行溶蚀实验,研究了三种主要TSR流体产物对碳酸盐岩的改造作用.H2S的溶蚀能力相对较强,在120℃温度下对微晶灰岩的溶蚀率可达17.09,;CO2的溶蚀能力次之;水的溶蚀作用可以忽略不计.H2S和CO2这两种酸性溶液的溶蚀能力从常温到200℃呈较强-强-弱的变化趋势,其中CO2的最大溶蚀率所处温度范围为60~90℃,H2S的最大溶蚀率所处温度范围为60~150℃.TSR 产物中的酸性气体可以对储层进行改造,但不一定能够改良储层,而TSR过程中石膏向方解石的转变可以使储层孔隙度增加,从而改良储层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