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2-9854
CN 33-1328/P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1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9-12-30
  

  • 全选
    |
    地层·沉积
  • 海相油气地质. 2009, 14(4): 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60口井岩心及薄片的观察,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储层可划分为五种类型.萨布哈白云岩储层发育干潮间-潮上坪蒸发环境,以泥晶白云岩为特征,孔隙类型有膏溶孔及白云岩砾间孔.渗透回流白云岩储层发育于漏湖蒸发环境,以礁滩体组构选择性白云石化为特征,孔隙类型有铸模孔、膏溶孔、残留粒间孔.埋藏白云岩储层以白云石交代灰质或白云石重结晶形成的结晶白云岩为特征,孔隙类型有晶间孔及晶间溶孔.热液白云岩储层以受热藏改造的结晶自云岩为特征,往往与热液矿物伴生,受断层、不整合面等热液通道控制.构造裂缝型白云岩储层储集空间除裂缝外,常见沿裂缝发育的溶孔.不同类型白云岩储层的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各不相同.
  • 海相油气地质. 2009, 14(4): 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发育规模巨大的白云岩地层.对覆盖区钻孔岩心的岩石学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白云岩成因主要有六种:潮坪相沉积成因、潟湖相沉积成因、渗透回流交代成因、压实排挤流交代成因、岩溶低温结晶成因和岩溶高温结晶成因.岩心物性分析与铸体薄片分析结果表明,岩溶低温结晶成因白云岩本质上可成为最优质的白云岩储层,储层特征为高孔高渗;湖坪沉积成因与岩溶高温结晶成因白云岩可形成高孔低渗的白云岩储层;潟湖相沉积成因白云岩、渗透回流交代成因白云岩与压实排挤流交代白云岩一般不作为优质的白云岩储层.
  • 海相油气地质. 2009, 14(4): 18-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Ⅰ号断裂坡折带为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有利成藏区.由于受碳酸盐岩储集层特性的影响,其整体含油、局部富集的特征十分明显.从储层的沉积相、物性和类型三个方面分别讨论储层对油气总体分布的控制作用.认为生物骨架礁沉积区、储层物性高值区及裂缝-孔隙型储层发育区为目前高产油气井的主要分布区.
  • 机理·模式
  • 海相油气地质. 2009, 14(4): 24-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硫化氢的赋存环境、组成特征和热还原反应模拟试验等,提出硫化氢生成需具备五项基本地质条件:(1)地层中富含石膏;(2)富含还原剂-烃类物质;(3)较大埋深或较高的地温条件;(4)地层水作为介质和反应场所;(5)严密的封存体系.热还原反应必须在有水条件下才能进行,硫酸盐水解后的硫酸根是硫化氢的直接供体.硫化氢的生成实际经历了一个天然气向地层水的溶入和脱出过程,两者的密切关系造成含硫化氢天然气通常出现在气-水界面附近,密封条件极好的岩性气藏或构造气藏当中,构造低部位或气藏下倾方向.但是,后期构造抬升有可能造成硫化氢与地层水的分离.
  • 勘探·评价
  • 海相油气地质. 2009, 14(4): 35-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桂中坳陷泥盆系盆地经历了五大演化阶段,包括早泥盆世的初始裂陷和初始扩展,中泥盆世的抬升和裂解,以及晚泥盆世的扩展-萎缩.从早泥盆世埃姆斯期至晚泥盆世早期均有生物礁发育,但以中泥盆世的裂解阶段最为繁盛.泥盆系剩余重力异常总体特征表现为两高两低特点,其中心分别位于宜州、合山和马山、柳江附近.由重力资料划分出研究区的台地、台沟分布.再由地震异常圈定了中泥盆统分层系生物礁分布.在泥盆系应堂组-东岗岭组四个层段共圈出异常体17个,位于忻城县和大塘镇之间的异常体规模最大,面积达307km2.该带距离古断裂较远,油气保存的可能性较大,是未来桂中油气勘探的首选区带之一.
  • 海相油气地质. 2009, 14(4): 42-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分析了巴什托油气田BK2、BK3H、BK4H以及BK5H等6口井的地质录井资料,显示巴楚组顶部油气层自上而下见到的含油气级别一般为油斑、油迹、气测异常等,上好下差,油气主要集中于顶部油气层之顶上,反映出油气向上运移储集比较好.巴楚组及以上地层纵、横向上的稳定性较好,深度、厚度均变化不大,且以M4井为中心向各方向均呈现增厚一减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巴什托油气田巴楚组油藏具有较好的开采价值,但还应不断钻探寻找新的含油气构造,发现新的油气田.
  • 盆地·构造
  • 海相油气地质. 2009, 14(4): 49-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西缘分为龙门山分区和四川盆地分区.已有的地层区划方案均对两大分区采用一条绝然的界限.忽略了盆地西缘原地地层系统与外来地层系统之间不同的沉积环境及构造演化模式.认为在两个分区之间并没有绝然的界线.而是以组成龙门山的三个主要推覆体东缘的断裂为主要界线,但将该界线以东中小飞来峰地层系统归属干龙门山分区,而将介于该界线与中小飞来峰之间的由于飞来峰与主体脱离而暴露的原地地层系统归属于四川盆地分区.龙门山分区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小区,分别包含一个大型推覆体及若干中小推覆体或飞来峰.反映了龙门山各段不同的隆升时间及沉积特征.将四川盆地分区进一步划分为西南小区和西北小区.主要以上白垩统及其以上地层是否发育相区别.
  • 技术·应用
  • 海相油气地质. 2009, 14(4): 55-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岩溶洞穴垮塌的岩石力学原理及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实钻资料的分析.基本明确了洞穴埋藏垮塌的控制因素是岩石抗弯强度、洞穴尺度、洞穴距风化暴露面的距离等,并得到了洞穴垮塌深度的定量图版.该图版对于钻前预测现今埋藏干地下的碳酸盐岩洞穴是否已经垮塌、洞穴埋藏演化史精确恢复以及对裂缝-洞穴型储层的评价预测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 理论·前沿
  • 海相油气地质. 2009, 14(4): 6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AVO理论只考虑单界面两边的岩石物理特性.没有考虑地层厚度、其他波场以及油气藏中地震波的能量衰减和速度散射,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未解决的问题.实际地震渡信息常常是地下多个砂泥岩薄互层的综合响应.每个薄层产生的地震反射信号经傅里叶变换后,在频率域都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特定频率成分,且这种频率成分在频率域是唯一的.将分频技术与AVO研究密切结合是有效解决薄互层气藏地震AVO识别的有效途径之一.简要介绍了AVO技术及传统AVO技术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地震AVO与地震频率的关系,指出进行分频AVO分析的依据.并进一步讨论了时频分析方法.
  • 勘探·实例
  • 海相油气地质. 2009, 14(4): 67-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轮南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位于塔北隆起轮南低凸起中部,是中国第一个海相碳酸盐岩特大型油气田.油气田发现于1988年,至2008年底控制+探明油气地质储量为18.78×108.塔里木盆地长期构造沉积演化形成了轮南奥陶系碳酸盐岩大型古潜山及内幕背斜,潜山背斜具有古隆起控油.岩溶斜坡油气富集及准层状油气藏等特征.油气田区域性盖层为中-上奥陶统、下石炭统、上三叠统泥岩.主力烃源岩为寒武系一下奥陶统与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及泥灰岩,主要目的层为奥陶系石灰岩顶面之下200m范围内的潜山岩溶缝洞型储集体与内幕层间岩溶缝洞型储集体.通过缝洞系统预测评价、酸压储层改造、稠油掺稀开采等技术攻关.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创新了复杂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理论与配套技术,实现了轮南奥陶系油气产量储量的快速增长.论述油气田勘探与发现的历程,剖析了取得勘探突破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