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2-9854
CN 33-1328/P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1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0-03-30
  

  • 全选
    |
    专家访谈
  • 海相油气地质. 2010, 15(1):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地层·沉积
  • 海相油气地质. 2010, 15(1): 6-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63口井岩心及薄片的观察以及大量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包裹体及电子探针能谱的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下奥陶统白云岩主要有四种成因,分别对应有四种白云岩类型,即萨布哈白云岩、渗透回流白云岩、埋藏白云岩和热液白云岩.前两者受沉积相控制,后两者受成岩相控制.萨布哈白云岩发育于同生-准同生期蒸发成岩环境的潮间一潮上坪,渗透回流白云岩发育于同生-准同生期蒸发成岩环境的澙湖中,埋藏白云岩发育于埋藏期的深、浅埋藏环境,热液白云岩发育于埋藏期的深埋藏环境.总结了四种不同成因的白云岩的岩石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认识到叠合盆地古老海相地层的白云石化机理复杂,白云岩类型多样,白云岩结构特征不但与沉积相密切相关,更受埋藏期白云石化作用的叠加改造.
  • 海相油气地质. 2010, 15(1): 15-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研究程度较高的北美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田特征参数作了统计和分析,对比中国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田,分析了古老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的特点及主要控制因素.北美大陆奥陶纪沉积环境以环潮坪-浅水陆棚为主,储集岩可简单地划分为四种岩相类型,包括泥晶灰岩、粒泥灰岩、泥粒灰岩以及颗粒灰岩.晶间孔、角砾岩相关孔隙及溶蚀孔隙是最主要的孔隙类型,其中尤以晶问孔最为普遍.中国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的演化更为复杂,原生孔隙损失殆尽.北美和中国的研究都表明,岩溶储层和白云岩储层是主要的有效储层.当埋深超过3000m时,白云岩是主要的储层岩石类型.在埋深增大的情况下白云岩保持更好的储集性能,这是一个基本的趋势.中国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埋深较大,所以白云岩储层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领域.
  • 海相油气地质. 2010, 15(1): 2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对川东北元坝地区飞仙关组沉积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分布特征的综合研究,对该地区的储层特征加以抽象和概念化,建立了飞仙关组储层地质模型.地质模型揭示元坝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段均发育在台地边缘沉积区.其中,台地边缘浅滩最为发育,台地边缘斜坡次之,未见台地边缘生物礁.飞仙关组一段至二段下部为台地边缘斜坡沉积,二段上部至三段为台地边缘浅滩沉积.认为飞仙关组二段和三段的鲕滩沉积储集岩为下一阶段勘探开发的重点.其中飞仙关组二段孔隙-裂缝性储层的勘探开发潜力尤为巨大.
  • 盆地·构造
  • 海相油气地质. 2010, 15(1): 27-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平衡剖面技术,对饶阳凹陷中的潜山进行构造演化恢复,根据潜山形成、埋藏、定型的时期,从潜山演化历史角度,将饶阳凹陷中的潜山分为五种演化类型:早形成、晚埋藏、晚定型(早-晚-晚型),早形成、晚埋藏、早定型(早-晚-早型),早形成、早埋藏、晚定型(早-早-晓型),早形成、早埋藏、早定型(早-早-早型),晚形成、早埋藏、晚定型(晚-早-晚型).通过分析潜山的形成期、埋藏时间的长短和定型时间的早晚,认为早-晚-晚型的潜山构造(带)最有利于油气成藏.
  • 海相油气地质. 2010, 15(1): 35-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红河-金沙江断裂带,根据地质结构的差异可分为北段羌塘向北叠瓦逆冲断裂带,中段三江-哀牢山向东叠瓦逆冲断裂带,南段河内-中建正反转走滑断裂带.北段和中段均由三组基本平行的叠瓦逆冲断层构成,显示以强烈挤压为特征,但后者相对较弱;南段则经历了古近纪由挤压反转为拉张,形成一些断陷构造,新近纪又反转为挤压,断陷转变为坳陷,形成河内、莺歌海及中建等坳陷.该南段的主断层为正反转构造逆冲带的前锋太平断裂带,与原先人们所认为的不相同.红河-金沙江断裂带的挤压特征总体上由北往南逐渐减弱,其演化受特提斯构造活动所控制.断裂带的油气勘探成果表明,在喜马拉雅期形成的断坳结构盆地中油气显示较好.
  • 油气藏
  • 海相油气地质. 2010, 15(1): 44-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四川盆地东部古生界地层发现大量天然气资源,鲜有原油发现.重庆天府磨心坡煤矿下二叠统茅口组石灰岩上部地层裂隙发现沿层间裂隙随水渗出的黄绿色液态轻质油苗.研究表明:油苗碳数分布较窄,为C4~C26,具有明显的姥鲛烷优势,PR/Ph值为1.64,δ13C值为-26.2‰;油苗所反映的成熟度较高,折算R.约为1.6,,一维盆地模拟验证二叠系的热演化程度可达与之相当的热演化程度.综合研究认为油苗与二叠系煤系地层关系密切.油苗的发现表明.在四川盆地古生界整体高过成熟的大背景下,某些成熟度相对较低,保存条件适宜的区域仍有发现一些中小型油藏的可能,这对四川乃至南方古生界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机理·模式
  • 海相油气地质. 2010, 15(1): 5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泥页岩以缓慢压实为主的成岩作用不同,碳酸盐岩的成岩以胶结和交代作用为主,并在浅埋处几乎失去其所有的原生孔隙和沉积水.碳酸盐岩在埋藏条件下处于近完全封闭的压实流环境中,深埋和地温升高除形成小规模的压溶作用(如缝合线)外,其他类型的成岩作用很微弱.在进入有机质生烃的门限深度后,低丰度有机质虽可生成一定数量的烃类,但碳酸盐岩不像泥岩那样可以脱出大量压实水,烃的运移既无"载体",又无异常高压作为动力和造缝条件,烃类很难大规模运移.在其后的成岩作用中,烃类或分散于封闭的晶间孔隙中,或与矿物结合形成晶包有机质和包裹体有机质,造成碳酸盐岩含烃率常常高于泥页岩.
  • 海相油气地质. 2010, 15(1): 5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中方解石胶结物的阴极发光性和微量元素构成研究发现,一些与大气水成岩环境有关的方解石胶结物显示出亮、暗相间阴极发光环带,微量元素含量与阴极发光环带之问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亮带具有较高的Mn、Fe含量,暗带则具有较高的Sr、Na含量,显示方解石胶结过程中大气水作用强度的变化.这些碳酸盐矿物的阴极发光环带受元素构成变化控制,并反映成岩流体中元素含量的变化和/或结晶速率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大气水环境相对开放的成岩条件有关.相对晚期的环带发光较亮,并具有较高的Mn和较低的Sr、Na含量,显示与加里东-海西期构造运动有关的古岩溶过程中大气水作用逐渐加强的总体成岩趋势.
  • 技术·应用
  • 海相油气地质. 2010, 15(1): 6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地震相和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分析、相干体、三维可视化解释、地震反演等五种主要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的新进展.生物礁地震相可归纳为七种类型;层拉平技术是帮助进行古地形、古地貌分析的一种有效手段.地震属性的数量不断增加,新添的属性如分频属性、级联属性等;地震属性研究进展可概括为八个方面;目前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叠前深度域和弹性波.相干体技术巳从第一代基于互相关的算法发展到第三代基于特征值计算的算法.虚拟现实系统的出现是三维可视化技术最新的具有质的发展意义的一次飞跃,代表了三维可视化技术的最新进展.地震反演技术的突出进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由单一曲线反演发展到多曲线联合反演、由基于振幅反演发展到基于地震多属性反演、由构造层序控制发展到层序地层控制、由叠后反演发展到叠前一叠后联合反演.使用所述方法在四川盆地云安厂、黄龙场、罗家寨等地区取得了较好勘探效果.
  • 海相油气地质. 2010, 15(1): 68-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中地区现有三维地震资料覆盖面积4530km2以上,并已全部实现数据加载.为提高该区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精度和效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塔中一体化研究平台,进行包括数据管理、地层对比、储层对比、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和储层综合评价在内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和有效管理,实现地质、地震、测井的有机结合.数据整理和实现办法适合实际,能清晰直观地体现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情况.
  • 勘探实例
  • 海相油气地质. 2010, 15(1): 73-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河塘油田位于新疆库车县,构造上隶属于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轮台凸起东河塘断裂构造带,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高产高丰度海相砂岩油田,它的发现是中国海相砂岩油气勘探理论和实践的一次重大突破.油田发现于1990年7月,至1994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 323.13×104t,天然气地质储量15.5×108 m3,至2009年底累计产原油825.75×104t.石炭系东河砂岩油藏是东河塘油田的主体,其储层东河砂岩段是一套滨岸相砂体,具有厚度巨大、埋深大、储集性能好的特点;其油藏类型为块状底水背斜油藏,产能高,储量丰度高.论述了东河塘油田勘探与发现的历程,剖析了取得勘探成功的实践认识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