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2-9854
CN 33-1328/P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1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1-12-30
  

  • 全选
    |
    勘探·评价
  • 海相油气地质. 2011, 16(4):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冀中坳陷霸县凹陷牛东1井于2011年1月钻探发现了超深层蓟县系雾迷山组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油气藏底部钻达深度6027m尚未见油水界面,温度已达201℃,酸压测试获日产油642.9m3和气56.3×104m3,为渤海湾盆地乃至中国东部目前发现的深度最大、温度最高的特高产油气藏.回顾了油气藏初战失利、再战搁浅、重燃希望、重大突破等四个阶段30余年的探索历程.描述了勘探突破中的三项关键技术以及它们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高精度重磁力勘探为超深潜山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线索,高精度二次三维地震勘探实现了超深潜山圈闭的准确落实,抗高温深度体积酸压改造为超深超高温潜山油气藏试获高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 海相油气地质. 2011, 16(4): 1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页岩气区域地质调查和钻探成果表明,滇黔北坳陷属于改造残留型构造坳陷,海相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发育,单层厚度达50m以上.评价区页岩的厚度、埋深、TOC、含气性、力学性质、物性和矿物成分等评价参数与北美已商业开发页岩气田的具有一定相似性,具备形成页岩气藏的有利地质条件,是现实的页岩气勘探开发重要目的层系.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受晚期构造活动影响强,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通天断层、区域盖层剥蚀、大气淡水冲刷等严重影响其含气性,但页岩的含气性随保存条件变好和TOC丰度增大而明显增加.影响页岩气藏赋存的关键因素是页岩厚度、TOC含量、页岩气储层空间和保存条件.提出该区页岩气有利勘探区带综合评价优选时,需要综合考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六个原则条件,保存条件应成为页岩气地质综合选区的重要因素.优选出彝良-筠连-叙永区域为龙马溪组和牛蹄塘组页岩气目的层叠合的有利勘探区带,赫章-镇雄区域为牛蹄塘组页岩气目的层的有利勘探区带.
  • 海相油气地质. 2011, 16(4): 22-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世界被动陆缘深水含油气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裂前期、裂谷期以及裂后期(被动陆缘期),裂后期又可划分出热沉降期和漂移期两个亚期.裂谷期发育的裂谷层序和漂移期发育的漂移层序是构成生储盖组合的主要层序.统计发现,盆地的生储盖组合主要有裂谷期生储盖、裂谷期生或混生-漂移期储盖和漂移期生储盖三种组合.三种生储盖组合类型均主要发育海陆过渡相烃源岩、深海相浊积砂岩储层以及海相泥页岩盖层.不同生储盖类型均有较大油气储量.裂谷期生储盖组合的勘探程度较低,潜力巨大;裂谷期生或混生-漂移期储盖组合的储量贡献较大,仍有较大潜力;漂移期生储盖组合的勘探程度高,储量贡献大,是现阶段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目标.
  • 海相油气地质. 2011, 16(4): 32-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沙周缘深水沉积盆地位于南海西北部深水区,属新生代盆地,主要经历了三次构造运动和断陷与坳陷两个演化阶段.西沙北坳陷带和中建坳陷沉积了厚层的断陷期和坳陷期地层,断陷早期发育烃源岩,断陷晚期发育主要储层;坳陷早期发育储层,坳陷晚期发育区域盖层,具备优越的生储盖条件.西沙南坳陷带构造运动强烈,地温梯度高,局部出现洋壳基底,坳陷发育时代较晚.推测西沙周缘沉积盆地成藏模式与莺歌海盆地类似,中中新统海相泥岩具有生烃潜力,深水水道砂体可为储层,海相泥岩为区域盖层.通过分析各个盆地(坳陷)的生储盖特征,认为西沙周缘具有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是进行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 油气藏
  • 海相油气地质. 2011, 16(4): 39-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复杂多样,依据圈闭类型可划分为构造类、地层岩性类、复合类等三大类油气藏.其中地层岩性油气藏还可分为风化壳型、礁滩型、白云岩型三个亚类.根据圈闭与储层特征,三大类油气藏可进一步细分为12个类型.构造类油气藏受局部构造圈闭控制,储层发育,横向连通性好,油气分布比较均一,油气水界面明显.地层岩性油气藏为盆地的主要油气藏类型,储层类型多样,油气藏受储层控制,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但同一油气藏具有相近的流体性质、统一的压力-温度系统,多具有统一油气水界面,油气产出变化大.复合类油气藏受局部构造圈闭与储层双重作用控制,构造高部位储层发育区油气高产稳产效果好,低部位含水率高.典型实例分析表明,不同类型油气藏差异大,同一类型油气藏具有相似的特征,针对不同类型油气藏需要《取不同的勘探开发方法与技术措施.
  • 地层·沉积
  • 海相油气地质. 2011, 16(4): 47-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中热液活动多,相应地也发育较多的热液白云岩储层.认为该类储层的规模具有局限性,更多的是对前期已经形成的储层进行叠加改造,但由于盆地内热液影响的范围大,对储层的改造作用也相当可观.对大量的岩心、薄片及露头的研究表明,具有一定孔渗性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地层为热液白云岩储层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高角度深大断裂为热液提供了运移通道,而热液溶蚀作用和热液白云石化作用是热液白云岩储层的主控因素.该类储层不仅在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上与其它类型的白云岩储层有很大差别,其测井及地震响应特征也具有特殊的识别标志.
  • 海相油气地质. 2011, 16(4): 57-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野外剖面的观察和测量,根据剖面岩性及古生物等相标志,结合室内薄片资料的研究,认为燕山地区宣龙坳陷中元古界高于庄组—雾迷山组主要发育-套海相碳酸盐岩,局部夹少量海相碎屑岩,韵律性和旋回性明显,叠层石形态丰富.可划分为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和生物礁2个相带,进一步可细分为潮坪和障积-黏结礁2种亚相以及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和障积-黏结岩4种微相,其中以潮汐作用控制的碳酸盐岩瑚坪亚相为主,障积-黏结礁亚相仅在研究区高于庄组九、十段发育.建立了研究区高于庄组和雾迷山组的碳酸盐岩沉积模式.通过对微量元素(V、Rb、Sr.Ba,Be、B)和常量元素(Al 、Si、Fe、Mg、Ca,K,Mn、P)分析结果按不同相带进行的统计认为,研究区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厚始沉积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可作为沉积环境判别的有效标志.
  • 技术·应用
  • 海相油气地质. 2011, 16(4): 6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里木盆地从前震旦纪至今主要有七个演化阶段,其中的三次前陆盆地阶段是形成褶皱中和面的主要时期.古油藏能否保存下来,实际上要看褶皱中和面是否能被保存完整.在遭受很大剥蚀的古生界构造,虽然残存的构造核部仍保存有较大的地质空间,但易于聚集油气的背斜上中和面(TA)地层不太容易被保存下来.塔里木盆地Fang1构造,其背斜上中和面TA地层已基本被剥蚀殆尽,只有一小部分残留,Fang1井因钻在背斜下中和面(CA)部位而钻探失败.主要原因是CA部位是构造挤压区,属油气排出区.Tadong3构造区背斜中和面以上部位也已遭受剥蚀,残留的背斜下中和面看上去仍为背斜构造,但已属于构造应力挤压区,为不能储集油气的CA区,因此对该构造的勘探风险很大.对塔里木盆地古生界,需要寻找较完整的或剥蚀不大的背斜上中和面构造油藏;对中-新生界,除了寻找发育较完整的上中和面构造外,还应重视向斜下中和面部位的构造或岩性油气藏.
  • 海相油气地质. 2011, 16(4): 66-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叠前时间偏移是复杂构造成像有效的偏移方法之一,它能适应纵横向速度变化较大、倾角较大的偏移成像.影响偏移成像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偏移孔径和偏移速度.偏移孔径过小,偏移剖面将损失陡倾角的同相轴;偏移孔径过大,会降低资料的偏移质量.虽然偏移孔径同野外采集孔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偏移孔径是受采集孔径约束的,采集孔径不够时,给再大的偏移孔径也不能使不同目的层的高角度数据很好地成像,因此合理设计野外采集孔径是决定最终成像质量的关键.对于一个工区的最深目的层而言,偏移孔径对采集的最大炮检距有很强的依赖性,偏移孔径只需略大于采集的最大炮检距的2倍即可,如果采集孔径不能满足目的层的需求,室内处理时给再大的偏移孔径也不会提高目的层高角度资料的成像质量.
  • 海相油气地质. 2011, 16(4): 7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和对比SEC新准则下的类比油气藏及SPE PRMS(油气资源管理系统)中的类比内容,结合国内油气藏类型与特征,提供了类比油气藏的建立原则和具体步骤方法以及建立类比油藏与类比气藏实例.对油气藏地质特性、流体特性、岩石物性、工程特性、经济参数等进行综合研究,优选出类比油藏37个参数,类比气藏34个参数,可供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以及辅助目标油气藏采收率的研究.提出以油气藏类型与开发阶段为基础的类比序列概念,为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石油公司作储量评估,特别是为扩边新发现的证实未开发储量采收率的确定,提供了一种SEC认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