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2-9854
CN 33-1328/P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1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4-03-30
  

  • 全选
    |
    讨论·探索
  • 海相油气地质. 2014, 19(1):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疆北部中二叠统芦草沟组的一套重要致密含油岩类一直被误认为是泥岩、泥晶白云岩、粉砂岩或油页岩.经过详细而系统的X衍射研究发现,在这套所谓“泥岩”的岩石中,以泥晶级别(<30μm)的火山灰为主要组分,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和自生硅质成分,还有少量方沸石和黄铁矿,黏土的含量极低(<5,)或无,属于火山凝灰岩中最细的一级,可定性为沉火山尘凝灰岩.全岩X衍射分析还表明,随着芦草沟组中白云石含量的递变,沉火山尘凝灰岩呈现向白云岩的渐变序列.沉火山尘凝灰岩在镜下具有非常好的荧光显示,TOC含量达2,~20,,有机质具有似层状和分散状两种赋存状态.岩石中有几种重要的储集空间:泄水通道、泄气孔、构造缝、硅质岩的碎裂缝、火山灰方沸石化溶孔及藻类(?)溶孔等.与非火山成因类泥岩和页岩的岩石学特征对比表明,芦草沟组沉火山尘凝灰岩可成为重要的烃源岩,而沉火山尘凝灰岩生烃过程中,大量的黏土矿物并非是必需的.沉火山尘凝灰岩可以是一种很好的自生自储岩类.
  • 勘探·评价
  • 海相油气地质. 2014, 19(1): 8-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阿姆河右岸地区侏罗系发育三种类型的烃源岩,其有机质丰度均不相同,上侏罗统海相高伽马值泥岩的最高,其次为海相泥灰岩,中下侏罗统海陆过渡相煤系泥岩相对偏低,烃源岩的等级分别属于好烃源岩、中等烃源岩和中—差烃源岩.对比表明,这三种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高于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同类型烃源岩,说明盆地具有油气生成的较好物质基础.本区海相烃源岩干酪根微组分中腐泥组含量高,但干酪根中氢原子含量低,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藻类等低等生物.根据干酪根H/C原子比、氢指数IH和碳同位素δ13C三项指标判断,上侏罗统海相烃源岩属于Ⅱ—Ⅲ型母质.上侏罗统高伽马值泥岩和泥灰岩已达生烃高峰阶段(Ro大多在0.8,~1.3,),有利于常规油、凝析油和湿气的生成,总烃/有机碳已达到15.88,~18.4,,接近Ⅱ型烃源岩液态烃的产烃率,说明侏罗系海相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生烃能力.
  • 沉积·储层
  • 海相油气地质. 2014, 19(1): 19-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陆源碎屑沉积发育特点与具有一定磨圆度砾石的发育位置,推断四川盆地东部石炭系黄龙组发育了云阳东南部与达州西北部两个海侵通道,并形成了重庆—万州与达州东南部两个潮坪沉积体系.该区发育了一套由低水位体系域—海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组成的较完整的Ⅰ型层序.黄龙组潮坪沉积体系的不同沉积微相控制了储层的纵向分布特征,粒屑滩相储层物性最好.利用储层微量元素及碳氧同位素分析对黄龙组表生岩溶期受剥蚀程度进行定性分析表明,黄龙组没有遭受严重风化剥蚀,现今的地层残余厚度能够反映原始地层相对厚薄,利用黄龙组残余厚度可以预测潮汐沟道平面展布.通过钻井、地震资料对潮汐沟道的预测,认为潮汐沟道对优质储层的空间展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 海相油气地质. 2014, 19(1): 27-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主要为台地相鲕粒滩灰岩沉积.以研究区6口井岩心观察描述、15块岩心薄片及200块岩屑薄片鉴定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等分析手段,识别出元坝地区飞仙关组鲕粒灰岩成岩过程中的五种暴露标志:大气淡水方解石胶结物、溶蚀现象(鲕粒内溶孔充填淡水方解石)、含砾屑鲕粒灰岩(砾屑为海滩岩的破碎产物)、渗流黏土及渗流粉砂、褐铁矿化现象.综合区域地质及构造演化,认为飞仙关期二时末期海平面下降,使原沉积区暴露地表,经受大气淡水淋滤和溶蚀.这些暴露现象可作为识别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的重要标志,也可以对精细层序的划分进行印证.暴露溶蚀作用易形成大量的次生孔隙,有利于优质储层的形成.
  • 海相油气地质. 2014, 19(1): 35-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据岩心观察、薄片镜下鉴定、物性特征分析及测井资料,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风化壳储层类型为低孔低渗致密性储层.可将储层分为四类,其中最主要的类型为孔隙型储层,其次为溶蚀孔洞型储层和裂缝-孔洞型储层,再次为裂缝型储层.纵向上,以马家沟组五1、五2五4、五5亚段为储层发育段.预测了有利储层在平面上的分布.
  • 海相油气地质. 2014, 19(1): 43-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的岩溶储层具有巨大的油气潜力.随着勘探和开发工作的细化,需要明确鹰山组内岩溶储层在空间上的展布形态.依据三维地震资料的反射特征,认为鹰山组顶部发育了四期次岩溶作用,经历了地层剥蚀—剥蚀与岩溶作用共存—岩溶发育—充填的成岩过程.各期次岩溶作用发生时潜水面逐渐上升,伴随有高构造部位的削蚀.提出了岩溶储层的多期次发育模式.
  • 海相油气地质. 2014, 19(1): 5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河油田奥陶系古岩溶洞穴中分布有大量的充填砂岩,它们是极好的油气储集体.通过对塔河油田七区奥陶系古溶洞充填砂岩(以T615井岩心为主要剖析对象)的岩矿分析与对比、铸体薄片观察和测井资料分析,结合对盆地西北野外相似的奥陶系露头区的对比考察,查明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充填砂岩的成因与发育特征.认为该充填砂岩属于晚泥盆世东河塘期无障壁海岸砂充填奥陶系地下暗河溶洞所形成.充填砂岩的成分主要是亚岩屑砂岩和石英砂岩,砂岩物性好,原生粒间孔隙和溶蚀孔隙发育,表现出极佳的油气储集特性.在未来勘探开发中,应注重充填砂岩的沉积分布、溶洞的空间展布和前石炭纪古微地貌等方面的研究,为油田高效开发提供依据.
  • 海相油气地质. 2014, 19(1): 6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反射构造和外部形态,结合地震反射振幅、连续性等反射结构参数,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的地震相进行了划分命名.在研究区4个四级地震层序中共识别出前积地震相、下凹状地震相、丘状地震相及平行—亚平行地震相(包括D1、D2、D3、D4四类亚相)等多种类型.这些地震相在平面分布上具有差异性,而在垂向演化上具有继承性.应用钻井/测井相等其他地质资料对地震相进行验证和约束解释,确定了区内目的层段以陆相沉积环境为主,主要发育辫状河流相、湖泊三角洲相、滨浅湖相及浅湖相,东部地形陡,发育扇三角洲.
  • 机理·模式
  • 海相油气地质. 2014, 19(1): 69-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桂中坳陷浅层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显示丰富,其组分主要包括CH4、CO2和N2三种.自北向南.天然气的组分呈现明显分异,石炭系广泛出露区多见富N2气聚集,体积分数达80,~90,,忻城—合山一带二叠系—三叠系残存区,烃类相对富集;中部桂中1井CH4与CO2共存,体积分数相当;向南至D907井见到CH4体积分数达80,.区内CO2为深部热作用下碳酸盐岩分解成因;N2来源于大气,与地面淡水下渗、岩溶作用发育有关.认为坳陷内天然气的较好显示及其组分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系由该区保存条件存在差异性所致.
  • 技术·应用
  • 海相油气地质. 2014, 19(1): 7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江汉盆地钟市油田西北边大型的剥蚀面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大.通过计算和分析,认识到油田的储层物性沿东南方向,越靠近剥蚀面,物性越差,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相吻合.基于这种情况,在建模过程中将这种地质认识及分析结果融入到了实际模型的建立中,结果比较好地体现了储层物性随剥蚀面的变化特点,同时对模拟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