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2-9854
CN 33-1328/P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1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4-12-30
  

  • 全选
    |
    沉积·储层
  • 海相油气地质. 2014, 19(4): 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薄片的观察,在塔里木盆地东部辨识出寒武系大量碳酸盐深水重力流沉积,并划分出斜坡角砾岩、高密度钙屑浊积岩、低密度钙屑浊积岩等三种类型.通过单井厚度标定、地震相分析和区域成图,平面上沿斜坡发育较大规模碳酸盐深水重力流沉积,宽度达40~80 km,厚度达50~150m.分析测试和测井解释资料表明,重力流(特别是高密度浊积岩)可以发育厚度较大的良好储层.塔东寒武系斜坡区碳酸盐深水重力流油气显示丰富,是值得深入探索的勘探领域.
  • 海相油气地质. 2014, 19(4): 9-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为断控型风化壳储层,由于经历多期岩溶和断裂的综合叠加作用,加之塔里木盆地本身复杂的古地貌演化史,增加了识别岩溶改造期次的难度,同时极大地影响了储层中裂缝有效性的判断.通过相关钻井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地化数据分析,运用测井、地震等地球物理方法,归纳出玉北地区鹰山组四种储集岩组合类型,并研究了各类储集岩的孔渗相关性.认为研究区早—中奥陶世潜山构造带构造活动强烈,储层的形成与断裂及构造裂缝密切相关.断裂期次与加里东中期Ⅰ幕、Ⅲ幕岩溶作用在构造运动时期上的匹配,有效地改善了鹰山组顶部石灰岩地层的储集性能;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则改善了区内鹰山组底部晶粒白云岩地层的孔隙性.
  • 海相油气地质. 2014, 19(4): 19-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岩心、薄片等资料的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塔中卡塔克1区块—顺西区块奥陶系储层中的沥青主要分布于孔隙(粒内、粒间、晶间、晶内)和裂隙中,其次分布于缝合线中.根据沥青的荧光颜色,可将其分为油质沥青、胶质沥青、沥青质沥青和碳质沥青等四种类型,其中油质沥青和碳质沥青分布最为普遍.储层沥青的形成期次可大致区分出早期不发荧光和晚期发荧光两期,两期之间的切割或包裹关系较为明显.沥青反射率高的碳质沥青可能是早期沥青历经长期热演化或遭受热事件的产物,沥青反射率低的发荧光沥青可能是晚期油气充注后的产物.
  • 海相油气地质. 2014, 19(4): 25-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相干体分析、应力场分析、P波各向异性分析,对四川盆地J地区龙马溪组优质页岩层段不同规模裂缝的优势发育带进行预测,对比分析表明,对于大型裂缝的预测,相干体分析相对较好;对于中小型裂缝的检测,采用P波各向异性技术的效果相对较好.龙马溪组页岩段底部在构造主体部位上主要发育中小型裂缝,是优质页岩储层的主要分布层段.JY1井区两口水平井的测试结果证实,对龙马溪组优质页岩段开展三维地震裂缝预测是可行的,预测结果可有效地指导该区的页岩气勘探.
  • 海相油气地质. 2014, 19(4): 3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三段是四川盆地东部建南地区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在分析了影响该区飞仙关组三段裂缝发育程度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分形法和构造面曲率法预测了区内与断层和褶皱相关的裂缝的发育情况.根据区内28口井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应用综合评判法对建南地区储层裂缝进行了综合评价,指出构造裂缝发育程度与研究区内的油气聚集成藏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经实践检验评价结果合理可信.
  • 海相油气地质. 2014, 19(4): 38-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隆起东侧马家沟组中组合白云岩储集体以晶间孔、晶间溶孔、溶蚀孔洞为主要储集空间.建立了马家沟组中组合气藏演化模式:加里东运动末期的岩溶作用改善了中组合白云岩的储层物性;海西运动中期,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覆盖在中组合白云岩储集体之上,两者组成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侏罗纪末期至早白垩世,上古生界烃源岩到达生排烃高峰期,中组合形成了广泛的上生下储式气藏;早白垩世以后,构造调整导致先存天然气藏调整,在有侧向遮挡的部位形成了现今的气藏.预测了古隆起东侧中组合有利区,岩性圈闭是重点勘探目标.
  • 技术·应用
  • 海相油气地质. 2014, 19(4): 45-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四川盆地东北部某区上二叠统长兴组海相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为例,综合应用钻井和地震资料,在层序划分和等时层序界面追踪的基础上,通过拉平东吴运动面来创建地震拉平数据体,并沿长兴组顶界面提取地层切片,得到长兴组地震古地貌图,据此获得沉积相带的大致分布范围.在井震标定和地震相精细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地震相向沉积相转换,对礁滩体的展布以及研究区的沉积相平面分布做了精细刻画.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地震地貌学是恢复沉积体系的一种有效方法.
  • 海相油气地质. 2014, 19(4): 5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XC构造带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地层埋深大,地质条件复杂,采用任何单一的技术方法皆难于准确预测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洞缝型储层的分布.在明确沉积储层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储层地震响应特征,采用波形分类、地震属性、相干体分析、波阻抗反演等多种技术方法进行储层有利相带预测,建立了一套适合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洞缝型储层的预测技术方法序列.预测结果表明,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洞缝型储层主要分布于XQ构造-XC构造-WX构造一带,综合评价为储层发育有利区;其次分布在HXC构造-FG构造一带,综合评价为储层发育较有利区,其余地区储层相对较差.
  • 勘探实例
  • 海相油气地质. 2014, 19(4): 57-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元坝气田是目前我国探明的储量规模最大、埋藏最深的生物礁气田.气田发现于2007年,至2013年底累计探明储量2 086.92× 108 m3.元坝气田是由多个礁滩岩性圈闭组成的大型圈闭群,圈闭的总合气面积为286 km2,主要含气层段为上二叠统长兴组礁滩相白云岩和白云质(含白云质)灰岩,气藏埋深约7000m.生物礁具有“早滩晚礁、多期叠置、成排成带”的发育特征.烃源岩主要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龙潭组)及大隆组泥岩和泥灰岩.盖层为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雷口坡组膏盐岩和泥岩.气田经历了早期岩性油藏、中期深埋裂解和后期抬升改造的复杂成藏过程.论述了气田的发现和勘探过程以及气藏的基本地质特征,总结了它对我国超深层碳酸盐岩和成熟盆地油气勘探的启示.
  • 机理·模式
  • 海相油气地质. 2014, 19(4): 65-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普光气田为一边水、高含硫、多裂缝的碳酸盐岩气藏.为防止边水通过裂缝网络进入储层,造成水淹,对裂缝进行了成因机制和控制因素的系统研究.普光气田长兴组和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自沉积以来主要经历了三个不同力源方向的构造挤压运动,形成了一系列与地层变形和断层相关的剪切缝和扩张缝.认为裂缝的发育程度主要受控于构造运动,地层变形越强,裂缝越发育;与断层相关的裂缝系统主要发育在距断层1 200m的范围内,离断层越近,裂缝越发育.裂缝发育程度还受岩性、岩层厚度、岩石结构组分、储集物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岩性不同,裂缝发育程度不同;裂缝发育密度随岩层厚度、粒屑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填隙物、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裂缝主要发育在孔隙度较差的储层中,储层孔隙度较好时,裂缝相对不发育.
  • 海相油气地质. 2014, 19(4): 73-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黔南坳陷安顺1井在中泥盆统独山组钻遇了600多米厚的层孔虫礁滩溶孔溶洞型白云岩.该套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控于高能沉积环境、海平面升降变化及后期深埋热液作用.溶孔溶洞主要是准同生期海平面频繁进退、局部暴露与淡水淋滤溶蚀作用以及后期深埋热液白云石化作用叠加的结果.白云岩主要为深埋热液白云石化作用的结果,鞍状白云石、斑马状构造、次生颗粒状黄铁矿以及白云石碳氧同位素明显偏离背景值等均是热液作用的证据.独山组白云岩的这种独特发育机制,对预测本区生物礁滩良好储层发育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