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2-9854
CN 33-1328/P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2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6-06-30
  

  • 全选
    |
    沉积·储层
  • 海相油气地质. 2016, 21(2): 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勘探虽已获得突破,但储层类型和主控因素不清、有效储层分布规律不明一直是制约该区勘探领域评价和井位部署的瓶颈之一。基于露头、岩心、薄片、钻井、测试和地震等资料,综合地球化学分析数据,指出塔东地区发育5类储层,分别为奥陶系一间房组-鹰山组上段的灰岩礁滩溶蚀型储层、鹰山组下段-蓬莱坝组的溶蚀型白云石化储层、寒武系台缘丘滩白云岩储层、塔东低凸起上寒武统斜坡深水重力流型白云岩储层和上震旦统微生物丘滩白云岩储层。其中溶蚀型白云石化储层和台缘丘滩白云岩储层是塔东地区重要的储层类型,礁(丘)滩体和溶蚀作用是这两类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评价了两个现实勘探领域和三个风险勘探领域。
  • 海相油气地质. 2016, 21(2): 13-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岩心、薄片观察以及同位素、稀土元素等分析资料,明确了渤海海域沙垒田凸起西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储集空间包括溶蚀孔、洞、缝,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型,裂缝是沟通孔洞的重要通道。储层演化机制上,碳酸盐岩白云石化作用、岩溶作用和构造作用是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白云石化作用是储层发育的基础,岩溶作用是储层发育的重要保障,构造作用是储层发育的关键。地震地质储层综合预测表明研究区西南部为风化壳岩溶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
  • 勘探评价
  • 海相油气地质. 2016, 21(2): 2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露头、钻井、地震等资料为基础,对湖北当阳复向斜北部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展开评价。研究表明,当阳复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具备良好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期以深水陆棚沉积环境为主,页岩广泛发育,优质页岩层厚度约50 m;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有机碳含量一般大于2,,有机质成熟度R o在3.0,左右,已进入过成熟阶段;页岩中的矿物以石英和黏土为主,有利于后期压裂改造和吸附气的大量富集;储层具有低孔特低渗特征;当阳复向斜构造简单,区域上盖层连续分布,保存条件较好。通过地质评价和资源量计算,当阳复向斜页岩气资源量较为丰富,优选巡检-溪前向斜带和龙坪-肖堰-栗溪背斜带为页岩气勘探有利区。
  • 海相油气地质. 2016, 21(2): 29-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鄂西渝东及邻区广泛分布中寒武统覃家庙组膏盐岩层。膏盐岩层之下的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和上震旦统灯影组储层是本区的重点勘探层系。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天河板组-牛蹄塘组是本区的两套烃源岩,但因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高,这两套勘探层系中的烃源一直受质疑。对高-过成熟阶段烃源灶因性质演变所形成的气源接替效应分析表明,烃源灶具有印支期以前的干酪根裂解型与印支-燕山期的油裂解型两种类型的烃源。碳、氧、锶等稳定同位素标记物的流体行为轨迹追踪,进一步证实本区存在多期次的烃源充注,且有效供烃量巨大,计算表明,灯影组和石龙洞组的最大有效供烃量分别为155548.9×108 m3和589255.76×108 m3,认为本区具有较大的天然气资源潜力。
  • 盆地·构造
  • 海相油气地质. 2016, 21(2): 39-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深水区的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开展构造-沉积演化研究,鲁伍马盆地二叠纪-早侏罗世为冈瓦纳陆内-陆间裂谷活动期,发育河流-湖泊沉积;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为马达加斯加漂移期,位于剪切型大陆边缘,发育海陆过渡相沉积;晚白垩世-渐新世为被动大陆边缘期,深水沉积广泛发育,重力流沉积延伸至戴维隆起带;中新世-第四纪为东非裂谷海域分支活动期,陆坡和凯瑞巴斯地堑发育深水重力流沉积。盆地垂向上形成“断-坳-断”结构,二叠纪-早侏罗世及中新世-现今发育两期明显的裂谷活动。马达加斯加漂移期的海相泥岩为深水区的主力烃源岩,古近纪的陆坡深水浊积砂体为主要储层。东非裂谷海域分支的断层活动沟通了下伏烃源岩,晚期断层不发育的西部陆坡成为主要的油气聚集区。
  • 机理·模式
  • 海相油气地质. 2016, 21(2): 47-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国内外文献分析,从与经典浊流对比的角度,厘定了异重流的概念,探讨了异重流的形成机制、异重岩的结构特征以及异重流发育过程的模式。异重流是一种低密度准稳定的沉积物重力流。异重岩纵向剖面上通常由一个向上变粗和一个向上变细的沉积单元组成。异重流的形成与流体悬浮负载浓度密切相关,它的演化过程受气候条件、构造活动、沉积物供给以及相对海(湖)平面变化的控制,其中,气候条件最为重要。
  • 海相油气地质. 2016, 21(2): 57-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观察兴县关家崖野外露头剖面马五5亚段核形石灰岩岩性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薄片镜下鉴定,开展了全岩X衍射,主、微量元素,锶和碳、氧稳定同位素及有机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核形石灰岩形成于开阔海环境,准同生阶段核形石发生重结晶作用,浅埋藏期压实作用使巨晶方解石呈镶嵌接触并产生压力双晶纹;马五5亚段底部核形石灰岩形成于海平面上升过程,未受早期淡水溶蚀;马五5亚段顶部核形石灰岩形成于海平面下降过程,明显受早期大气淡水淋滤与溶蚀作用影响;在中-深埋藏阶段受地下热液影响,在水-岩作用过程中发生了同位素交换及有机质成熟及排烃作用。该套核形石灰岩的发现,明确了马五5亚段形成于开阔海环境,这对于马家沟组烃源岩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 海相油气地质. 2016, 21(2): 65-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白云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主要岩性有泥晶白云岩、泥粉晶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等三类。泥晶白云岩类为泥晶结构,阴极发光为暗红光,白云石有序度低;Na、K和Sr值较高;δ13C平均-1.23‰,δ18O平均-7.59‰,锶同位素平均值0.70981,形成于闭塞局限、盐度相对较高的环境,由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所形成,并发育少量晶间微孔。泥粉晶白云岩类为泥晶-细粉晶结构,不发光或发极暗的红光,白云石有序度0.75;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大幅降低;δ13C和δ18O的平均值分别是-0.43‰和-7.29‰,锶同位素平均值0.70936,由准同生后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所形成,并发育晶间孔。粉晶白云岩不发光或发极暗红光,白云石有序度0.81;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明显的突变;δ13C和δ18O平均值分别为-0.65‰和-6.46‰,锶同位素平均值0.70967,由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所形成,并发育晶间扩溶孔或溶蚀孔。
  • 勘探技术
  • 海相油气地质. 2016, 21(2): 72-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成像测井资料为基础,开展了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中部的中上侏罗统卡洛夫阶-牛津阶台缘斜坡礁滩沉积微相研究。首先利用岩心、薄片等资料对成像测井进行标定,在成像测井上识别出障积礁、粘结丘、高能生物碎屑滩、低能生物碎屑滩、低能砂屑滩、礁(滩)间和斜坡泥等7种沉积微相。然后通过对不同类型沉积微相的成像测井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建立了研究区碳酸盐岩成像测井相模式,主要包括亮斑相、暗斑相、低阻交错层状相、低阻变形层状相、互层相、块状相等6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连续的单井成像测井相划分与沉积微相解释。最后对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研究区卡洛夫阶-牛津阶储层主要为裂缝-孔隙型礁滩储层,有利于储层发育的沉积微相主要为高能生物碎屑滩、低能砂屑滩、障积礁、低能生物碎屑滩和粘结丘,礁(滩)间和斜坡泥微相的岩性相对较致密,储层一般不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