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2-9854
CN 33-1328/P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2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8-09-30
  

  • 全选
    |
    沉积·储层
  • 海相油气地质. 2018, 23(3):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轮古油田奥陶系缝洞型储层的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一直是影响钻井成功率的一个主要因素,而广泛发育的地下河又是破解此难题的一把钥匙.以现代岩溶和古岩溶的地质理论为指导,通过野外地质建模及井震结合的综合分析,刻画出塔里木盆地轮古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地下河系统22个.研究表明:地下河的发育主要受构造、古地貌、断裂和地表明河水系的控制;地下河的岩石类型主要是中下奥陶统一间房组和鹰山组的石灰岩,包括砂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泥晶灰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大型溶洞和裂缝,它们发育于地下河主河道、分支河道及洞顶缝等位置.由于地下河内部结构复杂,与主河道相关的厅堂洞、天坑等储集体规模大,是油气最富集的位置.地下河的形成早期处于高连通状态,而晚期由于淤塞点的存在及地下河低部位的充填,仅在局部的独立区块连通.
  • 海相油气地质. 2018, 23(3): 1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成像测井及物性等资料,结合地球化学分析,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岩溶储层具有明显的"上下分层、东西分异"特征.纵向上储层可以分为3套,分别为表层(以鹰山组上段为主)、鹰山组下段和蓬莱坝组,表层储层储集空间以裂缝型为主,鹰山组下段以裂缝-溶蚀孔洞型为主,蓬莱坝组则以溶蚀孔洞型为主.平面上储层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东部断褶区的断裂带,储层发育,以裂缝型为主,东部断褶区的断洼区、中部平台区及西部斜坡区,储层相对较差.纵向上按成因分类,将储层划分为2种类型:表层风化壳岩溶型和内幕断控岩溶型.建立了玉北地区储层发育地质模式.表层风化壳岩溶储层主要分布在南部斜坡区、中部平台区、东部断褶区的断裂带、西部斜坡区罗斯2井区的断裂带等古构造高部位,断控岩溶储层主要沿规模断裂分布.指出中部平台区为下一步有利勘探区带.
  • 海相油气地质. 2018, 23(3): 2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勘探实践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蕴含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是重要的勘探领域,深入分析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层的孔隙充填特征,对储层平面分布预测及提高钻探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早奥陶世,鄂尔多斯盆地处于稳定的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马家沟期发育广泛的碳酸盐岩地层,其中马家沟组马五1亚段和马五2亚段发育典型的含硬石膏结核白云岩坪沉积,至中晚奥陶世,受构造抬升后遭受长达1.3亿年的风化溶蚀,形成风化壳膏模孔型岩溶储层.在岩心及薄片观察基础上,重点通过激光碳氧同位素、电子探针、阴极发光等微区多参数实验分析,研究表明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层膏模孔中的充填物,包括渗流白云石粉砂、(含铁)方解石、(含铁)白云石、石英、萤石、黄铁矿、高岭石、硬石膏、残余泥质及有机质等12种,常见8种充填矿物组合类型.结合成岩演化分析,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层膏模孔经历了早表生期、晚表生期、浅埋藏期和深埋藏期等4期充填.盆地东部膏模孔的充填程度明显高于盆地中部的靖边气田,充填程度主要受风化壳古岩溶地貌的控制,在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二级古岩溶地貌中的平台、残丘、坡地及古沟槽两侧,膏模孔充填弱,储集空间大,储集性能更好.
  • 海相油气地质. 2018, 23(3): 3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岩石薄片、X衍射、有机岩石学、氩离子抛光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气测孔隙度等手段,对鄂西利川地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硅质页岩的矿物组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物性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吴家坪组硅质页岩TOC含量高,为3.07,~11.29,,成熟度适中,干酪根为Ⅱ型,有机质主要由腐泥组分和固体沥青组成;矿物组成以石英为主,占57,~93,,其次为黏土矿物、长石,含少量的碳酸盐矿物和黄铁矿等.吴家坪组页岩微观孔隙类型以有机孔为主,其次为草莓体黄铁矿晶间孔和石英颗粒边缘孔,溶蚀孔和微裂缝发育较差.页岩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6.63~33.12 m2/g和0.015~0.047 mL/g,且与TOC之间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而与长石和黏土矿物之间存在弱负相关性;孔隙度为2.81,~17.40,,整体与石英含量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利川地区吴家坪组页岩的物性特征与涪陵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故推断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
  • 海相油气地质. 2018, 23(3): 43-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山西沁水盆地南部下二叠统山西组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和薄片中不同尺度裂缝的研究,系统分析了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裂缝占90,以上,其中以张性缝为主,其次为剪切缝和挤压缝.裂缝发育程度的主控因素包括构造部位及断裂、岩石脆性、单砂体厚度、地层各向异性及成岩作用.对于构造应力值变化梯度较大的区域及断裂发育部位,以及具有高脆性的致密砂岩,裂缝发育程度较高,裂缝线密度与单砂体厚度之间具有较好的幂指数负相关关系.裂缝发育程度对岩石各向异性的影响要强于地应力,裂缝是山西组煤系地层各向异性的主导因素.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矿物(如碳酸盐及长石胶结物)为溶蚀缝的形成及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 海相油气地质. 2018, 23(3): 5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岩心观察表明,珠江口盆地文昌凹陷珠海组二段具有交错层理/斜层理含砾砂岩/细砂岩相、正递变层理含砾砂岩相、复合层理砂泥岩相、含泥岩撕裂屑含砾粗砂岩/细砂岩相等11种岩石相类型.从岩石相入手,结合岩电特征、重矿物组合、岩石组成及地震相等分析,识别了珠海组二段扇三角洲、三角洲、潮坪、潟湖等主要沉积相类型,并刻画了其平面展布.文昌凹陷四周的隆起、凸起提供了大量的点物源、线物源,形成了一系列三角洲及扇三角洲,凹陷中心地势平坦,潮坪分布广,潟湖仅在珠三南断裂下降盘出现,分布较局限.
  • 勘探·评价
  • 海相油气地质. 2018, 23(3): 65-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研究区最新的地震和钻井等基础资料,对东非鲁伍马盆地已发现气藏的成藏条件及成藏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鲁伍马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区内烃源岩为裂谷期发育的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的泥页岩,储层为古近系浊积砂岩,盖层为古近系发育的几套分布广泛的海相泥岩.分析认为构造活动控制了研究区的油气成藏,良好的盖层条件是油气成藏和保存的关键因素.指出构造相对稳定区,特别是受晚期伸展构造影响较弱的陆坡区是优先勘探的方向,区块优选应尽量避开通天断裂发育的区域,同时需要重点对区域盖层条件进行评价.
  • 机理·模式
  • 海相油气地质. 2018, 23(3): 73-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地学界普遍认为低角度断陷盆地是由低角度正断层拆离形成的,具有上拆离裂离和上拆离斜坡两种成因模式.介绍、评论了5种低角度正断层成因模型.以珠江口盆地恩平低角度断陷为例,通过三维地震解释以及平衡剖面恢复,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先存低角度逆断层负反转成因模式.认为不同成因的盆地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低角度上拆离断陷盆地湖盆浅且无裂后沉积,低角度负反转断陷盆地湖盆深并且裂后沉积厚度大,前者往往不具备勘探价值,而后者的勘探潜力巨大.
  • 海相油气地质. 2018, 23(3): 82-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具有良好的脆性,页岩经过压裂后可以产生复杂缝网,并成为页岩气产出的有效渗流通道.通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阴极发光等实验,分析了页岩矿物组成、光谱特征等;同时分析了页岩成岩演化过程,发现了海相页岩脆性形成的地质过程,并提出了页岩发生自生脆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认为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在向中、高成熟的成岩演化过程中就会发生自生脆化作用,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的过程会产生自生石英,从而提高了页岩的脆性,并形成隐伏性的网状结构,这为后期改造提供了基础.
  • 讨论·探索
  • 海相油气地质. 2018, 23(3): 89-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低场核磁共振(NMR)岩心分析过程中,注意到碳酸盐岩的弛豫时间(T2)分布有时存在如下异常:束缚水状态下,T2分布中的短弛豫较饱水状态下更为突出.为了弄清该现象的机理,首先梳理了NMR在多孔介质领域应用的基本理论,然后选取伊拉克一油田上白垩统不同物性类型的碳酸盐岩进行离心实验,并将碳酸盐岩的物性、孔隙结构同其T2分布(包括饱水状态和束缚水状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T2截止值法和谱系数法在表征孔隙结构和束缚水饱和度方面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该异常现象在孔隙连通性较好的碳酸盐岩中普遍存在.由于饱水状态下大孔-微孔间流体分子相互扩散,使得氢质子在多孔介质中均一化分布,这导致饱水状态下的T2分布也趋于"平均化"("扩散耦合"效应),而非在离心过程中因孔隙结构改变所致,因而碳酸盐岩在饱水状态下的T2分布,更多地是反映孔隙间的连通性而非孔径大小."扩散耦合"效应影响了采用T2截止值法计算束缚水饱和度的适用性;谱系数法尽管考虑了"扩散耦合"效应,但是所建立的经验公式并未考虑生产压差(或驱替压力)的变化,因而在实践中应结合实际的生产压差变化对谱系数m和b进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