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2-9854
CN 33-1328/P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2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3-30
  

  • 全选
    |
    成果专栏
  • 海相油气地质. 2024, 29(1): 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地层对比、砂岩岩相学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方法,重建东巧—北拉地区物源转换和班公湖—怒江洋多期次俯冲及微陆块的拼合过程.研究表明:东卡错微陆块南侧的中下侏罗统希湖群下段表现为上三叠统确哈拉群的再旋回沉积,而北侧上段则开始出现来自羌塘地区的物质.这标志着北侧早侏罗世俯冲的东巧分支洋盆消亡,东卡错微陆块在中侏罗世与羌塘地块拼合开始形成初始周缘前陆盆地.接奴群的物源完全来自南羌塘地区,表明周缘前陆盆地在微陆块南侧北拉洋俯冲挤压下持续发育.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47~141 Ma)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东西向全面碰撞,至早白垩世晚期(约120 Ma)南侧的分支洋盆北拉洋消亡代表碰撞结束.南羌塘地区受班公湖—怒江洋俯冲作用控制在早侏罗世发育由弧前—岩浆弧—弧后盆地组成的"一隆两坳"古地貌,并沉积了曲色组页岩和布曲组石灰岩.微陆块碰撞导致南羌塘盆地的隆起和海平面的下降,形成夏里组含膏质泥岩的潮坪相沉积.随着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的全面碰撞,南羌塘盆地从弧相关盆地卷入前陆盆地褶皱冲断带中,发生差异埋藏和隆升剥蚀.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南羌塘盆地曲色组烃源岩和布曲组石灰岩在构造挤压作用下发生快速埋藏,进入生油和白云石化阶段,成为南羌塘盆地最重要的成藏期.
  • 海相油气地质. 2024, 29(1): 1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羌塘含油气盆地勘探程度相对较低,一些关键地层的时代归属与划分对比尚存较大的争议,这制约了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评价与含油气系统分析.基于近年来在羌塘盆地获得的生物地层、年代地层、沉积层序、盆地演化等方面的最新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基础,重点对制约含油气盆地分析的关键地层时代归属问题开展了综合分析与客观评述.取得的主要认识包括:①新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证实,羌塘盆地存在前寒武系变质岩结晶基底,古生界基底埋深可达7~15 km,中生界沉积超覆在古生界褶皱系之上,②那底岗日组时代归属为晚三叠世,而不是早—中侏罗世,③南羌塘古油藏白云岩属于上三叠统,古油藏白云岩很可能"异地无根",与布曲组为构造断裂接触,④南羌塘毕洛错油页岩时代归属为早侏罗世,⑤雀莫错组原定义为中侏罗统,研究证实其时代归属为早—中侏罗世,⑥胜利河—长蛇山油页岩Re-Os同位素定年及生物化石资料证明其为下白垩统海相地层,⑦同位素年代学及野外露头剖面资料证实,康托组与唢呐湖组为同期异相地层.羌塘盆地地层学研究新进展为完善盆地地层划分对比方案,乃至盆地含油气系统分析与盆地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新的依据.
  • 海相油气地质. 2024, 29(1): 3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资料的欠缺和分布的不均衡,羌塘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程度总体不高,不能为烃源岩和储层的分布预测提供依据.基于盆地属性、沉积体系及组合-耦合关系的研究,解决了资料丰富区域沉积相解释的多解性、资料缺少区域沉积相预测缺乏沉积模式指导的问题,取得以下3方面的成果和认识:①系统梳理了可可西里—金沙江洋、班公湖—怒江洋、龙木错-双湖洋的闭合史,明确了羌塘盆地属性,指出北羌塘地块在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经历了复合前陆盆地、陆内弱挤压残留海盆地、褶皱-冲断快速抬升剥蚀3个构造演化阶段,南羌塘地块在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经历了被动陆缘、活动陆缘、褶皱-冲断快速抬升剥蚀3个构造演化阶段,明确了8个关键沉积时期的盆地属性.②基于盆地属性、沉积体系及组合-耦合关系,系统恢复了羌塘盆地晚三叠世—早白垩世10个关键地质时期的构造-岩相古地理背景,揭示了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提高了资料缺少区域沉积相预测的准确度.③明确了烃源岩和储层发育的构造-岩相古地理背景,认为上三叠统波里拉组—巴贡组烃源岩的分布受控于前陆坳陷、被动陆缘深水陆棚等构造单元,下侏罗统曲色组烃源岩的分布受控于弧后伸展盆地、陆内弱挤压残留海盆地等构造单元,中侏罗统布曲组白云岩储层分布于台缘带.上述成果将为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潜力的认识和评价提供依据.
  • 海相油气地质. 2024, 29(1): 45-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羌塘盆地北羌塘坳陷晚三叠世发育了一套分布广、厚度大的黑色泥岩,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北羌塘坳陷东缘巴贡组黑色泥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采集了石油沟地区61块浅井岩心和64块手钻柱塞样品,开展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技术分析,对烃源岩生烃潜力、沉积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巴贡组黑色泥岩TOC分布在0.06,~5.81,之间,整体为一套差―中等烃源岩,部分达到优质烃源岩标准,形成于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以混合型有机质为主,Ro分布在0.95,~1.90,之间,处于成熟晚期至高成熟阶段.②巴贡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好,成熟度适中,生烃潜力大.③巴贡组烃源岩与上覆雀莫错组底部砂砾岩形成"下生上储"的源储组合,为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巴贡组也是页岩油勘探的有利层系.这套烃源岩对北羌塘坳陷东缘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
  • 沉积·储层
  • 海相油气地质. 2024, 29(1): 5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东X油田Mishrif组中下段为例,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铸体薄片及常规物性等资料,开展层序地层级次识别及层序地层级次对沉积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Mishrif组发育5个三级层序和10个四级层序,中下段MB2—MC1层段对应三级层序SQ2—SQ3,包括4个四级层序,其内部发育11个五级层序和多个六级层序.②研究区发育次盆地碳酸盐开阔台地-弱镶边台地沉积,储层主要发育于台内滩和台缘滩中,按照生物碎屑类型可将滩相进一步细分为5种类型.③六级层序控制单滩体的沉积序列,五级层序控制多滩体的组合特征,四级层序决定沉积微相演化特征,三级层序决定沉积体系的演化特征.④SQ2层序的PSS3、PSS4四级层序早期为斜坡环境,发育透镜状滑塌粗粒沉积,后期发育台地边缘滩间→中能滩相沉积序列,SQ3层序的PSS5、PSS6四级层序发育台地边缘滩间→中能滩相→高能滩相沉积序列.SQ3沉积结束后形成了特殊的下切谷充填沉积.
  • 海相油气地质. 2024, 29(1): 7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鹤峰地区参数井HD1井为例,通过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全岩矿物X衍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温吸附以及现场解吸等实验分析,对湘鄂西褶冲带鹤峰地区中上二叠统孤峰组—大隆组海相页岩的非均质性展开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中上二叠统孤峰组—大隆组海相页岩主要发育硅质、混合质、钙质和黏土质4类页岩岩相.受岩石相控制,不同岩相的宏观构造裂缝线密度差异较大,且发育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微观孔缝结构.位于孤峰组和大隆组下部的硅质页岩相有机碳含量高,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渗透率参数指标极差、突进系数和变异系数显示大隆组混合质页岩相和钙质页岩相的层内非均质性较弱,硅质页岩相的层内非均质性强,下窑组和孤峰组不同类型岩相均表现出较强的层内非均质性特征.孤峰组—大隆组页岩生气能力和储集能力的非均质性致使不同类型岩相含气性亦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总体上,有机碳含量高,脆性矿物、宏观裂缝、微观有机孔及矿物内部微裂隙较发育,储集物性好、解吸气含量高的层段均位于孤峰组和大隆组下部的硅质页岩相.
  • 油气成藏
  • 海相油气地质. 2024, 29(1): 81-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辽河坳陷滩海东部地区葵探1井获得天然气重大突破,其侏罗系、古近系天然气的甲烷碳同位素组成(δ13C1)差异大,确定天然气成因与气源岩对于评价天然气资源潜力及选择勘探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分析了滩海东部地区古近系东营组、沙河街组三段和侏罗系小东沟组3套含气层系的天然气组分、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等地球化学特征,对天然气成因和来源进行探讨.滩海东部地区发育有机热成因气和无机成因气2种类型:①古近系东营组和沙三段天然气为煤型有机热成因气,成分以甲烷为主,干燥系数介于0.789~0.949,δ13C1值主要在-35‰左右.主要气源岩为盖州滩洼陷沙三中下亚段泥岩,Ro在0.77,~1.59,之间.中浅层东营组天然气成熟度显著高于同深度泥岩,表明天然气来源于深部地层,而深层沙河街组三段天然气成熟度与同深度泥岩差异不大,表明天然气以原地聚集为主.②侏罗系小东沟组天然气为无机成因气,干燥系数平均值为0.991,δ13C1值>-20‰,推测东营末期深大断裂大规模走滑活动沟通地壳深部与地幔,费托合成的无机天然气沿断裂带运聚成藏.盖州滩洼陷沙三段成熟烃源岩分布区与营口—佟二堡走滑断裂带是分别探索有机热成因型与无机成因型天然气的有利目标区带.
  • 勘探评价
  • 海相油气地质. 2024, 29(1): 90-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油气矿产资源在勘探开发中存在地质条件、勘探开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折现现金流经济评价方法来评估油气探矿权价值.该方法可在油气探矿权内预期的资源量、勘探开发投入、操作成本及油气销售收入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形下,获得不同概率的油气探矿权估值,进而为竞价方案编制提供依据.该方法应用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某油气探矿权出让区块的价值评估,获得该区块多个竞争报价,对应企业内部收益率发生的概率,评估得出以报价4.85亿元竞得该区块探矿权时,企业内部收益率大于8,发生的概率为75.4,.最终该区块的探矿权以4.853 2亿元成交,表明该评价方法切实可行.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折现现金流经济评价方法可为企业适应油气探矿权竞争性出让政策提供决策依据,这对企业公开竞争获取油气探矿权有重要现实意义.
  • 综述·评论
  • 海相油气地质. 2024, 29(1): 99-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空间分布复杂、非均质性强,建立准确可靠的三维地质模型,是该类油藏高效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总结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技术方法的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提出了"分区分带"和"岩溶相控"等储集体建模方法,以基于变差函数的两点统计学为主要模拟算法,第2阶段提出了溶洞内部结构建模方法,划分了溶洞类型,总结出不同类型溶洞组合方式,通过成因约束构建不同的岩溶相控模式,建模算法以基于目标与多点地质统计学为主,第3阶段进一步细化储集体成因,针对地下暗河等特定成因的溶洞储集体,通过野外露头与溶洞数据构建训练图像,将先验地质成因模式和后验地震响应相整合,构建综合约束概率体,建立的模型更加精细,能表征出暗河储集体的内部结构要素.对未来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的技术发展进行展望,指出断控岩溶储层建模方法亟需进一步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地质建模方法是未来的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