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2-9854
CN 33-1328/P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2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9-30
  

  • 全选
    |
    综述·评论
  • 海相油气地质. 2024, 29(3): 225-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勘探领域不断获得多项重大油气发现并落实一批规模储量,展现出该领域巨大的勘探潜力.基于勘探进展与取得的地质认识,结合我国陆上含油气盆地的特点,将深层-超深层碎屑岩领域划分为前陆盆地、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3种类型,揭示了深层具有有效烃源岩规模分布、富油更富气,以及4种成储机制控制深层优质储层发育,深层成藏要素配置关系好等特征.结合深层碎屑岩的基础地质认识、生烃及资源潜力认识、有效储层分布规律和控藏因素等新认识优选有利区带,提出未来四大攻关方向,并基于剩余资源分布特点和勘探认识,优选3类盆地的深层-超深层碎屑岩领域的十大重点区带作为下一步重点勘探目标.
  • 沉积·储层
  • 海相油气地质. 2024, 29(3): 236-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下奥陶统蓬莱坝组—鹰山组下段的白云岩普遍发育孔隙,表现为针状溶孔及超晶粒孔隙、晶间微孔,一般认为与白云石化作用相关.基于岩心、薄片观察,应用阴极发光、包裹体、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等多种测试资料,对古城地区下奥陶统蓬莱坝组—鹰山组下段白云岩的成因、孔隙类型及成因、孔隙演化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①蓬莱坝组—鹰山组下段白云岩成因以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为主,部分叠加深部热液流体改造作用,缝洞充填的白云石为热液成因.②超晶粒孔隙在宏观上表现为针状溶孔,发育于原始组构为颗粒的细—中晶白云岩中,以中—粗粒内溶孔、铸模孔、粒间溶孔为主,多发育在单个颗粒滩旋回的中上部,形成于白云石化之前的准同生期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晶间微孔呈孤立状,连通性差,形成于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准同生期白云石化虽未直接产生大量孔隙,但提供了抗压实的骨架,并阻碍了后期流体作用沉淀,是孔隙得以保存的关键.③古城地区蓬莱坝组—鹰山组下段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呈多套薄层状,其厚度与规模受多期颗粒滩叠加及其暴露程度的综合影响.
  • 海相油气地质. 2024, 29(3): 247-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丘滩复合体是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产出的最重要沉积相类型,而微生物丘是丘滩复合体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其类型、规模、垂向演化的研究对灯影组储层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蓬莱气区灯四段11口钻井的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按空间形态划分了3类微生物丘,明确了其内部结构及演化规律.灯四段岩性以白云岩为主,按结构组分细分为微生物白云岩、颗粒白云岩、角砾白云岩、晶粒白云岩等岩石类型.微生物丘被划分为丘基、丘核、丘盖和丘翼等微相.灯四段发育3类微生物丘:垂向加积型微生物丘,形成于微生物丘营建速率与海平面上升速率接近的环境,呈"丘基→丘核→丘盖"的生长序列,在台地边缘发育的该类微生物丘单井累计厚度一般在64~93 m之间.侧向迁移型微生物丘,形成于微生物丘营建速率大于海平面上升速率的环境,呈"丘基→丘核→丘翼"、"丘核→丘翼"等生长序列,在台地边缘发育的该类微生物丘单井累计厚度一般在25~49 m之间.小型孤立型微生物丘分布于相对低洼的丘滩体之间,规模小,无法进一步识别生长序列.蓬莱气区灯四段微生物丘以垂向加积型和侧向迁移型为主,集中发育在灯四2-3亚段台地边缘,垂向累积厚度大,横向分布连续,是灯影组最有利的相带.
  • 海相油气地质. 2024, 29(3): 257-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横山气田是鄂尔多斯盆地首个致密灰岩气田,提交储量超2 000×108 m3,是长庆油田增储上产现实的接替领域.基于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的观察及物性、测井、试气等资料,开展沉积相、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等综合研究,分析有利储层形成机理及展布规律.结果表明:①太原组灰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生屑粉晶灰岩、藻黏结灰岩、生屑泥晶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溶孔、残余生物体腔孔、晶间孔及微裂缝.溶蚀孔、纳米—亚微米级晶间微孔和裂缝构成立体网络储集空间,这是形成太原组致密灰岩气藏的关键.②太原组灰岩储层主要形成于准同生期间歇性暴露的生屑滩.生屑滩是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储集空间类型及平面分布,准同生岩溶作用有利于溶蚀孔的形成,能有效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裂缝对改善致密灰岩储层渗流能力具有重要作用.③受控于海平面升降旋回与古地貌,太原组灰岩有利储层纵向上优势发育在斜道段,平面上具有"斜坡发育、环凹沿高"式发育规律.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整个华北地区太原组生物灰岩领域的再认识,对于国内古老碳酸盐岩层系的油气勘探开发有重要的启示.
  • 海相油气地质. 2024, 29(3): 269-2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受阿尔金山物源供给影响,柴达木盆地西缘的储层物性总体上差且非均质性强.为了实现有利储层分布预测,亟待开展源-汇系统精细划分.应用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样品,综合采用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定年、重矿物组合分析以及砂体展布分析等方法,开展了研究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的源-汇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七个泉、狮北、干柴沟、咸水泉和咸东共5个源-汇系统,不同源-汇系统表现出重矿物组合、标志重矿物含量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峰值年龄、峰值年龄组合和年龄谱图形样式,物源年龄主要在200~520 Ma之间,母岩以岩浆岩和变质岩为主.受这些物源供给,研究区相应地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沉积体系,其规模差异较大.受多物源供给的影响,单一分析方法可能会导致源-汇系统划分的不确定性,因此采取多种分析方法相结合,并且互为验证,才能取得比较正确的认识.
  • 海相油气地质. 2024, 29(3): 280-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琼东南盆地西区乐东—陵水凹陷梅山组深水海底扇储层是天然气勘探的重点领域.综合应用岩石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高温-超压背景下的深水海底扇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孔隙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梅山组深水海底扇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层物性以低—中孔、特低—低渗为主,具有强非均质性.②储层经历早期压实作用、黏土矿物胶结→第1期低熟油充注→长石溶解,铁方解石及石英次生加大→第2期较高成熟油气充注→(铁)白云石胶结、石英及其次生加大溶解、超压形成→第3期高成熟天然气充注→晚期CO2充注及热液矿物胶结.③储层孔隙演化受控于超压保护的压实-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早期压实-胶结是主要的破坏性作用,超压保孔和溶解增孔是主要的建设性作用,并且对深水海底扇不同构造带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不同,形成现今差异孔隙特征.
  • 海相油气地质. 2024, 29(3): 291-3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沉积背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微相展布分析,应用沉积正演模拟方法,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开展沉积作用和沉积过程的三维时空演化模拟,定量恢复了珠江口盆地中北部中新统珠江组浪控三角洲沉积演化过程,探讨了沉积环境与波浪参数对砂体展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珠江组沉积期的沉积微相随基准面的变化呈规律性演化,滨线呈现先向陆迁移、再向海迁移的趋势.②珠江组沉积期的波浪作用较强,波浪角度为近南东方向,波浪作用对三角洲砂体展布具有明显影响.随着波浪高度增加,波浪阻碍三角洲河口细粒沉积物堆积的作用增大,并将其搬运至深水区,泥质沉积物趋向沉积于波基面以下区域,波基面以上区域砂质碎屑含量较高.波浪作用入射角度发生倾斜,会导致三角洲在演化过程中产生不对称的沉积和形态.③有利储层砂体主要发育于滨岸线附近.沉积正演模拟为定量恢复沉积演化过程提供更为直观的方法,且在确定浪控三角洲潜在形态方面具有预测作用.
  • 勘探评价
  • 海相油气地质. 2024, 29(3): 303-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为了寻找栖霞组—茅口组未来天然气勘探的重点方向,在大量钻井、野外露头、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数据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四川盆地栖霞组—茅口组的沉积储层关键地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勘探领域进行了梳理分析.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栖霞—茅口期主要为台地沉积体系,可以划分为3个层序.除川西台缘带之外,盆内川中—川东地区栖霞组—茅口组在三级层序高位域发育多期高能浅滩,总面积超过4×104 km2.②栖霞组—茅口组主要储层为孔隙-孔洞型白云岩、岩溶缝洞型灰岩以及微孔-微缝型泥灰岩.其中,孔隙-孔洞型白云岩是近期勘探的主要储集岩类型,栖霞组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川西广元—北川—雅安—峨眉一带,茅口组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宣汉—万州、广元—剑阁地区以及剑阁—广安—丰都一带.③四川盆地栖霞组—茅口组天然气勘探可划分为4个现实领域及2个潜在领域.其中,川北—川中—川东茅二段白云石化滩带是目前中二叠统天然气增储上产最重要的现实勘探领域,而川东茅二下亚段孤立白云石化浅滩有望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
  • 海相油气地质. 2024, 29(3): 316-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勘探阶段由于钻井及其他相关资料较少,页岩气的资源评价和选区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应根据阶段特点选择相适应的评价思路和评价方法.基于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勘探工作实践,系统梳理了勘探阶段页岩气资源评价和选区评价的内容和思路,明确了该阶段相适应的资源评价和选区评价方法.将页岩气勘探阶段划分为区带评价、目标评价和气藏评价等3个次一级评价阶段.资源评价中区带评价阶段的主要方法为含气量类比法、资源丰度类比法、成因法和综合法,目标评价阶段的主要方法为含气量体积法、含气量类比法、资源丰度类比法和综合法,气藏评价阶段的主要方法为含气量体积法、含气量体积法+含气饱和度容积法和综合法.以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作为类比标准区,建立了总含气量和资源丰度2个关键参数的类比参数体系.勘探阶段页岩气选区评价方法可归纳为2种:综合参数叠合分析法(叠图法)和参数归一化定量评价法.针对区带评价阶段建立了"地质条件-工程条件"双因素区带评价参数体系,针对目标评价阶段建立了"地质条件-工程条件-经济条件"3因素目标评价参数体系.建立的区带评价和目标评价参数体系更能体现评价阶段特点,很好地满足了相应的评价需求.
  • 勘探技术
  • 海相油气地质. 2024, 29(3): 327-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断坡控砂型的中深层储集体存在埋藏深、有效地震信号弱,砂体横向变化快、砂体形态刻画不清等问题,制约了高效井部署和剩余油挖潜.基于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的分析,探索出了以能量半衰时地层结构识别、最小成本函数法层序地层追踪以及相对泊松比识别岩性等3种方法为主的"三域三要素"地震沉积解释方法.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东营组三段上亚段沉积体纵向上具有"下砾上砂"的沉积特征:下部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上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②东三段上亚段以老爷庙走滑断裂转换带为界,庙北河间滩较发育,呈"砂岛式"沉积,庙南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沉积早期至沉积晚期扇体规模先扩大后缩小,形态由裙边状逐渐演化为狭长条带状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扇体靠近油源断裂,是油气勘探开发的接替区.③"三域三要素"地震沉积储层表征方法,对于复杂构造区沉积微相表征、有利储层分布预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砂体厚度预测符合率达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