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2-9854
CN 33-1328/P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1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2-12-30
  

  • 全选
    |
    综述
  • 海相油气地质. 2012, 17(4):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震地貌学是通过三维地震资料平面及空间特征,结合地震地层学理论,来解读和还原古地貌、古沉积和其他地质信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核心技术是通过快速浏览三维地震资料主测线、联络测线及时间切片等来识别“特殊地质体”.该学科的建立,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地震解释从二维到三维的跨越,已在指导勘探和储层预测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从层位解释、平行解释层位切片或地层切片、振幅属性提取和分析、地震信号体素追踪、特殊属性数据体分析以及多数据体属性叠加显示等六大方面介绍了地震地貌学分析技术的应用实例.地震地貌学还处在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主要集中于:(1)海相和陆相背景下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演化研究;(2)基于地震资料的生储盖层及源岩岩性的精确预测,如深水沉积环境下河道砂体精细追踪及河道内部沉积结构划分等;(3)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模式的改进与发展;(4)储层物性定量化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及更加先进的分析技术手段等.
  • 勘探·评价
  • 海相油气地质. 2012, 17(4): 8-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库泰盆地是印度尼西亚最大、最深的第三系含油气盆地,也是该国最主要的产油气盆地.盆地经历了断陷期、拗陷期和反转期三个发育阶段,充填的第三系沉积物厚度达14 km.盆地发育四套烃源岩,其中,中中新统三角洲平原煤和三角洲前缘碳质泥岩是滨浅海区有效烃源岩,上中新统富含碳质碎屑浊积岩是深水区有效烃源岩;油气纵向上主要富集于中中新统、上中新统及上新统,平面上主要富集于背斜构造中.综合分析认为,深海平原区上中新统斜坡扇、盆底扇砂岩是下库泰盆地潜在勘探领域,渐新统—下中新统是三马林达复背斜带有利勘探领域,始新统盆地边缘上超尖灭砂体是上库泰盆地潜在勘探领域,始新统—中新统台地生物礁是库泰盆地深层潜在勘探领域.
  • 沉积·储层
  • 海相油气地质. 2012, 17(4): 16-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的区域构造-沉积演化为塔中地区上奥陶统礁滩体的发育提供了基本的沉积背景.经历了加里东期、早海西期及晚海西期三期构造运动,形成三期三种级次的断裂:一级断裂规模较大,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走向北西—南东向;早海西期形成二级断裂,规模相对较小,走向与一级断裂近于垂直;晚海西期形成的三级断裂,规模更小,走向则近于一级断裂.这三期构造运动的应力场方向是来回变化的,强度则逐渐减弱.这种构造运动特征引起了礁滩体发育环境的反复变化,因而形成了多期礁滩体,它们在垂向上出现叠置的现象.古地貌形态对礁滩体的发育具有控制意义,礁滩体主要发育在古地貌高点上,并在横向上形成带状分布.在研究区,以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中部的礁滩体最为发育,并呈现出多期发育的特点.
  • 海相油气地质. 2012, 17(4): 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印模法,以石炭系区域标志层双峰灰岩底至奥陶系潜山面填平补齐的沉积厚度为标识,恢复了轮古西地区前石炭纪古岩溶地貌.自东向西划分了岩溶台地、岩溶缓坡地和岩溶盆地3类二级地貌单元.应用现代岩溶分类方法,根据微地貌组合形态,对二级地貌作精细刻画,划分了9种三级地貌单元.认为不同的地貌位置,其水动力条件不同,不同类型岩溶地貌的发育特征、古水系排泄和储层充填特征存在着差异性.
  • 海相油气地质. 2012, 17(4): 27-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北南缘中奥陶统地层序列完整,其上无长期暴露的不整合面,但是钻井揭示其中岩溶储层发育.以上奥陶统桑塔木组剥蚀线为界,塔北隆起可划分为潜山区和内幕区两部分,潜山区以洞穴型、裂缝+孔洞型储层为主;内幕区以裂缝+孔隙+孔洞型储层为主,孔隙+孔洞型储层和洞穴型储层也有发育.岩溶储层总体上呈层状分布,集中发育于中奥陶统顶面以下100m范围内;平面上自潜山区向内幕区储层发育程度逐渐减弱,局部沿断裂集中分布.通过岩心、薄片、成像测井、水化学等资料和地质背景的分析认为,内幕区上奥陶统富泥质地层隔挡了潜流带地下水外泄地表,致使潜水面处于非完全稳定状态,其下“缓流带”具较高水势,为内幕区地下水运移提供了动力,从而在中奥陶统发生顺层岩溶作用.古隆起及斜坡背景为顺层岩溶储层的发育提供了地质背景,渗透性好的颗粒灰岩和裂缝系统为顺层岩溶作用提供了有效的流体通道,顺层岩溶作用则是各类储集空间形成的关键.
  • 海相油气地质. 2012, 17(4): 34-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东部奥陶纪末古岩溶地貌发育,古地貌中沟槽的准确刻画识别对研究油气成藏和提高勘探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沟槽在地震上的响应主要是槽的深度而不是宽度,当地层倾角大于5°时,沟槽的响应特征模糊;而当地层倾角小于5°时,槽的侵蚀深度在10~5 m,它的地震同相轴相位会反转.如果侵蚀深度在30~10m,那么它的同相轴增益会增大;如果侵蚀深度大于30m,它的同相轴会呈复波型.利用井数据和实际地质资料建立沟槽充填模型,应用全波场数值模拟技术生成叠后偏移剖面,结合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推测描述了中央古隆起东部马家沟组五段中、下组合中小型沟槽的分布.
  • 海相油气地质. 2012, 17(4): 39-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上部马五41储层是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主力产气段,根据该层段的岩石学特征和沉积构造等,可划分为3个亚相以及9个微相组合.该储层的储集性能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微观上表现为低孔低渗,以微细喉、细喉为主;纵向上表现为反韵律、随机韵律、均质韵律3种韵律模式,平面上表现为平均岩心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的非均一性.沉积微相及微相组合差异性是控制岩石孔隙发育的基础,成岩作用决定了孔隙发育的程度,古岩溶地貌类型对储层分布有着明显制约作用,最终导致该区储集性能在纵横向上的非均质性.
  • 海相油气地质. 2012, 17(4): 49-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靖西地区钻遇或钻穿中组合储层的钻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等手段,对该区奥陶系马家沟组中组合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粉晶白云岩、泥粉晶白云岩及泥晶白云岩等,它们在薄片资料统计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33,、21,、15,,属于白云岩型储层.储集空间以晶间孔和晶间溶孔为主,溶洞和溶缝次之,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孔隙度以1,~3,居多,占45,,渗透率以(0.001~0.1)×10-3μm2最多,占74,.储层的形成明显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控制,白云岩坪和颗粒滩是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白云石化作用和表生岩溶作用是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成因.
  • 机理·模式
  • 海相油气地质. 2012, 17(4): 57-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中地区中古44和中古10两条走滑断裂切割了塔中低凸起中古43井区,它们对油气输导具有控制意义.油气从中—下寒武统沿两条走滑断裂向上运移后,在下奥陶统鹰山组内向两侧输导,呈“T”字形的油气充注方式.从断裂向两侧,V/Ni值呈减小趋势,原油密度、黏度、含硫量和含蜡量等物性参数,距离断裂由近到远,均表现为逐渐变大的趋势,这些都证明油气是由走滑断裂向两侧运移的.水、油、气井的目的层海拔分别为-4700m以下、约-4600~-4500m和-4500m以上;出油气层位在海拔-4500m以上的井,平均气油比较高,在海拔-4 500m以下的井,平均气油比较低.研究井区油气开发的连通半径平均约600m,小于油气成藏的连通半径.在开发和成藏两种时间尺度下隔挡层的物性上限有着显著差别.
  • 技术·方法
  • 海相油气地质. 2012, 17(4): 63-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维决策就是在具有相互冲突、相互影响的多个因素下对评价目标进行的决策,把它应用到圈闭评价时,就是把影响圈闭评价的各个因素看成一个整体,这些影响因素共同反映圈闭的优劣,将多个因素系统合成为一个能从总体上度量圈闭优劣的单因子来进行评价优选.在使用多维决策对研究区进行实际的圈闭评价时,通过多维目标函数,求解各圈闭与所假设的最优和最劣圈闭之间的距离,最后得到综合评价因子序列,此时选出距最优圈闭较近而距最劣圈闭较远的圈闭可作为优先勘探的对象.对四川盆地某区进行了圈闭评价实践,并与地质风险概率法作了对比,证明多维决策圈闭评价方法是有效的.此方法具有简单、实用、易操作、分辨率高等优点,人为因素的干预比较少,预测结果更为客观.
  • 海相油气地质. 2012, 17(4): 68-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工区面积大、钻井少的情况下开展地震相研究,可以有效绘出沉积相展布图.对四川盆地中部雷口坡组四3亚段利用GS1和YS104两口井进行地震地质标定,建立了膏盐湖、白云岩坪及颗粒滩等几种不同沉积微相的地震响应模式.膏盐湖相表现为强振幅、高连续的地震响应,而颗粒滩及白云岩坪主要表现为中振幅、低连续的地震响应特征.在地质标定基础上,对全区利用波形分类技术开展地震相研究,恢复了古沉积环境,获得了颗粒滩相及白云岩坪的展布图,这些分布区是有利储层的发育区.龙岗—营山—南充—蓬溪一带处于颗粒滩、白云岩坪有利相带,且处于雷四3亚段地层剥蚀线附近,受岩溶改造强烈,储层较为发育,是川中地区的重要勘探对象.
  • 海相油气地质. 2012, 17(4): 73-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的地震反演均是基于已钻井的地质信息,对无井或少井地区的地震储层预测仍然比较困难.采用叠前和叠后混合反演的办法,实现虚拟井约束地震反演,能弥补缺少钻井的缺陷.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叠前反演分辨率高和叠后反演效率高、抗噪能力强的优点,运用遗传算法原理,在优选控制点处进行精细的叠前地震波形反演以构建虚拟井,然后以虚拟井作为约束信息进行叠后反演,能够达到储层预测的目的.对四川盆地龙岗地区无井台缘斜坡带鲕滩储层进行了应用尝试,预测效果较好.虚拟井约束地震反演方法对油气勘探初期少井或无井研究区的储层预测是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