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2-9854
CN 33-1328/P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9-30
  

  • 全选
    |
    勘探评价
  • 海相油气地质. 2022, 27(3): 225-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期PT101井灯影组二段测试获得231×104 m3/d的高产工业气流,刷新了四川盆地灯影组探井测试产量纪录,显示川中古隆起北部构造斜坡区灯二段具备规模资源.利用最新的钻井岩电、地震及分析测试等资料,针对川中—川北地区灯二段含油气地质条件进行新一轮研究,明确了川中—川北地区灯二段台地边缘带勘探潜力.研究表明:①川中—川北地区灯二段发育由南向北逐渐变宽、增厚的台地边缘沉积,台缘带宽40~130 km,厚650~1000 m,②川中—川北地区灯二段储层以台地边缘丘-滩复合体藻白云岩为主,发育次生溶蚀孔、洞、缝,平均孔隙度为3.6,,平均渗透率为3.6×10-3μm2,优质储层呈大面积连片叠置分布,③川中—川北地区灯二段源储配置条件极佳,中江—蓬莱区块发育多个大型断控构造-岩性圈闭,已证实PT1井区、ZJ2井区具有独立的气-水界面并且远低于高石梯—磨溪地区,发育大型单斜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构造-岩性气藏群.川中—川北地区灯二段台地边缘带具有有利的沉积背景、良好的储层发育条件及优越的天然气成藏要素配置关系,是四川盆地灯影组发现下一个万亿方气区的重要战略新区带.
  • 沉积·储层
  • 海相油气地质. 2022, 27(3): 236-2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陆丰A油田恩平组是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的主要产层,其砂体非均质性较强.采用层次分析的思路,应用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通过岩心、三维地震、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综合分析,对陆丰A油田恩平组开展了海上稀井网区砂体构型精细刻画,明确了储集砂体结构.研究表明:①陆丰A油田恩平组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②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主要为多级分叉的似网状河道,剖面上砂体呈侧向切叠型、侧向拼接型和孤立型叠置样式,③三角洲前缘末端发育小规模水下分流河道和朵状河口坝,剖面上砂体呈侧向拼接型、孤立型及砂坝与河道切叠复合型叠置样式,④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由不同成因类型的砂体拼接叠置而成,沿物源方向,单河道砂体组合样式由多期切叠式逐渐向侧向切叠和侧向拼接式转变,最终过渡为孤立式,单河道发育规模逐渐减小,数量逐渐增加,砂体之间的连通性逐渐降低.
  • 海相油气地质. 2022, 27(3): 249-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渭北隆起岐山地区蓟县系的浅海相白云岩对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勘探意义重大.在涝川剖面实测及取样的基础上,通过碳氧同位素分析等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手段,结合蓟县期沉积演化背景与地层展布特征,明确岐山地区蓟县系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深入探讨蓟县期古环境特征及白云岩成因.研究表明:岐山地区蓟县系岩性以白云岩、硅质白云岩和含燧石条带白云岩为主,发育叠层石,沉积环境为碳酸盐台地潮坪,沉积相类型为潮间带和潮下带,V/Cr、Ni/Co、V/(V+Ni)和Ce/La氧化还原环境判别图显示蓟县系整体形成于弱氧化的浅水沉积环境,古水温数据与Sr/Cu值均反映蓟县系沉积期古水温相对较高,应为干燥炎热的气候背景,Sr/Ba、CaO/(CaO+MgO)判别图表明蓟县系白云岩整体形成于海相咸水环境.初步建立鄂尔多斯盆地蓟县系白云岩成因模式:灰质白云岩、晶粒白云岩以埋藏成因为主,残余结构白云岩以混合水成因为主,溶蚀白云岩多为回流渗透成因.
  • 海相油气地质. 2022, 27(3): 261-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东地区白垩系生物碎屑灰岩储层普遍存在高渗层,随着注水开发的进行,高渗层导致注入水快速水蹿,给油田开发带来严重的挑战,因此研究高渗层的成因及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岩心、铸体薄片、物性和测井等资料,分析了伊拉克W油田Mishrif组油藏内高渗层的沉积、岩性、物性、电性等特征,阐明了高渗层的类型及成因机理,厘清了高渗层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高渗层根据成因可分为沉积主控型、成岩主控型和构造主控型等3类.沉积主控型高渗层主要发育在MB1段潮道和MB2L段内缓坡滩中,前者岩性以生物碎屑颗粒灰岩和砾屑灰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23.5,,平均渗透率为173×10-3μm2,测井曲线呈现为箱形和钟形特征,后者岩性以生物碎屑泥粒灰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26.7,,平均渗透率为103×10-3μm2,测井曲线呈现为漏斗形特征.成岩主控型高渗层主要分布在MB2U段台缘滩中,岩性以生物碎屑砾屑灰岩、颗粒灰岩和泥粒灰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27.0,,平均渗透率为216×10-3μm2,测井曲线呈现为箱形+漏斗形特征.构造主控型高渗层主要分布在MA段局限台地丘滩体内,岩性以砾屑灰岩、颗粒灰岩和泥粒灰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23.6,,平均渗透率为108×10-3μm2,测井曲线表现为略偏低的自然伽马、低密度和高声波时差的特征.这3类高渗层的成因机理、发育模式和分布规律均有所差异:沉积主控型高渗层主要由高能沉积体叠加同生-准同生期淡水溶蚀而形成,平面上呈网状和片状分布,成岩主控型高渗层主要由同生-准同生期和表生期两期大气淡水溶蚀改造而形成,平面上呈席状分布,构造主控型高渗层主要由同生-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沿断层流入的大气淡水和地层酸性流体溶蚀等多期成岩改造而形成,平面上沿断层呈斑状分布.
  • 讨论·探索
  • 海相油气地质. 2022, 27(3): 271-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源-储一体是页岩储层有别于常规储层的特性,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具有页岩与夹层频繁互层、夹层类型多、有机质类型多样、储层非均质性更强的特点.为查明陆相页岩源-储关系及成因,以四川盆地自流井组页岩为例,采用岩石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鉴定、有机碳含量测定及氦气孔隙度测试等多种实验技术手段,宏观上分析源(TOC)、储(孔隙度)参数的相关性,微观上分析无机矿物、有机质、无机矿物孔及有机质孔(缝)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识别出了3种宏观源-储耦合类型:源-储较高相关型、源-储中等相关型、源-储弱相关型,提出有机质相关孔隙的发育程度决定了源对储贡献的大小,是源与储耦合关系的核心.将宏观-微观相结合,建立了不同岩相组合控制下的陆相页岩源-储耦合发育模式,提出源-储耦合关系的差异对页岩油气的富集程度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纯页岩型、页岩夹薄层介壳灰岩型岩相组合的源(TOC较高,有机质类型好)、储(有机质孔相对较多)发育条件好,源与储相关性相对较高,是陆相页岩油气富集最有利的岩相组合类型.
  • 开发地质
  • 海相油气地质. 2022, 27(3): 281-2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莺歌海盆地东方气田上新统莺歌海组二段发育滨浅海相沉积,岩性总体以厚层泥岩夹低渗粉砂岩为主.为实现东方气田天然气持续开发利用,亟需明确低渗储层"甜点"展布特征.以东方气田莺二段Ⅰ气组为例,综合应用三维地震、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测井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在明确沉积微相控制低渗储层"甜点"展布的基础上,开展"甜点"预测,优选纵波阻抗、含水饱和度、渗透率、产能等参数开展分类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莺二段Ⅰ气组低渗含气储层("甜点")的纵波阻抗小于5.6×106(kg/m3·m/s),"甜点"可划分为3类:Ⅰ类、Ⅱ类"甜点"呈条带状分布,主要分布于临滨砂坝主体,Ⅲ类"甜点"呈片状分布,分布于临滨砂坝边缘.本方法主要适用于储层纵波阻抗特征差异明显的区域,可以通过该方法的合理应用有效厘定各类"甜点"的平面展布,从而为油气田持续开发提供指导.
  • 石油工程
  • 海相油气地质. 2022, 27(3): 289-2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南海存在储量规模较大的深层砂岩油田,采用常规开发技术的单井产量无法满足海上油田开发的经济门槛要求,以致于有效动用储量困难.以南海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H油田深层系储层为例,通过地质特征与压裂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基于排驱压力的储层分类方法,拟解决储层改造后天然渗流空间极限增容表征的难题.针对薄互层状储层压裂存在的裂缝起裂困难与过度延伸等问题,通过综合地震、测井、实验、工艺等数据,研究了岩石综合三维脆性指数表征方法,建立了组合控缝高压裂的三维数值模型.研究表明:组合控缝高工艺和薄互层状储层特征相适配,压裂造缝可有效起裂与适度延展,增强了天然储集体与压裂缝之间的油气渗流能力,单井产能大幅度释放,产能增幅有效期相对较长.研究成果为海上低渗透油田大规模开发提供了依据.
  • 成果专栏
  • 海相油气地质. 2022, 27(3): 300-3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准噶尔盆地腹部八道湾组是侏罗系潜在的勘探接替领域.通过分析盆1井西凹陷八道湾组低位体系域砂体形成条件、沉积特征,结合成藏条件研究,提出了坳陷湖盆坡折之下发育低位体系域砂体,低位体系域砂体成藏条件优越:①盆1井西凹陷八道湾组发育1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凹陷周缘发育坡折,来自东部物源体系的辫状河三角洲向凹陷方向进积,在坡折之下的凹陷区卸载沉积物,为凹陷区低位体系域砂体的发育创造了条件.②盆1井西凹陷八道湾组发育低位体系域砂体,低位体系域砂体呈砂泥互层,侧向与三角洲平原河漫滩泥岩接触,顶底板和侧向遮挡条件较好,岩性圈闭条件优越,具有形成规模岩性圈闭群的条件.③盆1井西凹陷发育低孔特低渗低位体系域砂岩储层,局部发育的微裂缝改善了储层物性,凹陷发育二叠系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2套烃源岩,烃源条件较好.④盆1井西凹陷周缘发育深浅2组断裂,在垂向上沟通八道湾组低位体系域砂体与二叠系烃源岩,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勘探潜力大,为准噶尔盆地下一步天然气规模发现的有利勘探领域.
  • 海相油气地质. 2022, 27(3): 313-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HT1井在白垩系清水河组底部砂岩储层中获得了高产气流,证实该套储层是一套相对优质储层.利用薄片观察、孔渗分析、压汞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清水河组砂岩样品开展了岩石矿物、物性、孔隙结构等分析,并结合埋藏史开展成岩演化研究.结果表明:①南缘中段清水河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结构成熟度较高.②储层中胶结物含量中等,残余粒间孔和裂缝发育,现今处于中成岩B阶段.③相对优质储层的形成受控于四大因素:远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使砂岩的结构成熟度较高,较低的地温梯度减弱了砂岩热压实效应,深层流体膨胀作用导致的异常高压有利于粒间孔隙的保存,裂缝提高了砂岩储层的渗流能力.
  • 海相油气地质. 2022, 27(3): 325-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碱湖型页岩油资源丰富,是准噶尔盆地非常规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利用岩心、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等资料,研究了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储层的成岩作用、储集空间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风城组页岩油储层包括粉砂岩类、泥页岩类、白云岩类等3类岩石,储集空间类型有残余粒间孔、溶蚀孔、晶间孔、泄水缝、层理缝和构造缝,不同类型岩石经受的成岩作用有变化,导致了差异化的储集空间发育特征.认为以微米级残余粒间孔及长石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粉砂岩类物性最好,孔隙结构最优,是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最重要的"甜点"储层类型.风城组储层中普遍含凝灰质火山物质,火山玻璃的脱玻化与重结晶形成的晶间孔以及构造活动造成的破裂缝在3类岩石中均不同程度地发育,造成研究区页岩油储层常具有孔-缝双重介质特征.